汕尾新区空间结构图
汕尾新区长达195公里的海岸线,王晓东近半年来,来来回回走了不下10遍。这是一段相当于广州至韶关的距离,却被他形容为“浓缩成一米”的熟悉。
王晓东是汕尾市发改局局长。与其他粤东西北市的发改局长一样,过去的半年里,随着全省振兴粤东西北号角吹响,王晓东承担了前所未有的重任:新区规划、产业园规划、招商引资……他变成了市里“最忙的局长”。
承接“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王晓东此前在纪委和审计部门工作,去年4月初才上任发改局局长。用他的话说,在全省大力振兴粤东西北的前提下,这是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上任还未满月,去年4月底,由省委书记胡春华亲自参加的“规划建设重大区域发展平台的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支持粤东西北12个市每个市规划建设一个新区。此次会议规格之高,任务布置之实,让王晓东猛地意识到,“省里这次是要动真格,汕尾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想到这里,前一秒还在兴奋中的王晓东,紧迫感随之而来。
1988年才成立的汕尾市,城镇化水平低,晚上12时过后,城区中心即难觅人影。正是因为中心城区不强不大,缺乏好的城市平台,使其不仅难以承接政策支持、资金撬动等有效要素,更难以对周边县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关注这个地方发展的人普遍有这样的感触:“汕尾,一个本不应该落后的地方,却真实地落后着。”
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熟悉汕尾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长达455.2公里海岸线,就在城区内的内海湖,地处深圳、惠州腹地……令人惋惜的是,汕尾经济此前多年排在全省倒数之列。王晓东颇为感慨地说,发展的长期滞后使得当地干群对发展本身缺乏信心,消极的态度又反过来让政策、资金等要素更加缺乏。
随着去年7月底全省振兴粤东西北会议的召开,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思路逐渐明晰。王晓东意识到,包括新区建设在内的扩容提质、交通基础建设、产业园建设三大抓手如何做到融汇贯通、相互促进,是当地受益最大化的关键。
新区作为平台,具有集聚政策优惠、吸引资本功能,也因此承载了当地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希望,承载着汕尾人民对发展的渴望。想到这些,“搞不好就要成历史罪人”的压力重重地压在了王晓东肩上。
前进轨道进入高铁时代
整个2013年下半年,新区规划成为整个汕尾党政部门头等大事之一。
汕尾干部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去年6月到任的市委书记温国辉翻烂了好几张地图、新区的每个组团至少都跑了三趟、带着规划图到各省直部门亲自解说——一把手都这样了,其他的人还能怠慢吗?
站在新区规划第一线的王晓东,于是开启了其长达半年基本“无休”的生活。无论是平常周末,还是国庆节假期,王晓东几乎都是在市领导带领下,反复调研、勘察和作可行性研究。不过,加班虽是常态,却感觉充实而有意义。
王晓东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设计新区才能更好发挥自然资源禀赋?如何能最大限度获得上级政策优惠?如何增强自身软实力?如何承载更多投资项目?不仅如此,缺钱的汕尾,还得考虑如何“穷人办有钱人的事”,一边做新区规划,一边招商引资,引入战略投资者,把新区做实……
为了实现科学规划,汕尾还请来了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教授,为党群干部讲授城市规划布局建设的要义,力求将先进理念灌输到新区。
2013年最后一天,五易其稿的汕尾新区规划获省政府批准——老城区基础过于薄弱的汕尾,规划以新区将其囊括,实现新老合一、山海湖交融,培育包括临港制造业、海洋产业、现代服务业、滨海旅游业等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测算,新区到2030年将计划实现GDP约2000亿元,相当于该市2013年的3倍。
越来越实的新区规划让每个汕尾人感到振奋。汕尾市委常委、城区书记陈少荣说起新区如数家珍:规划不仅确定了近期发展举措,对新区未来的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和发展时序也做出了系统谋划。通过新区建设这一平台聚集资源要素,为汕尾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当前市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薄弱,面积小、产业聚集度低等问题也将得到有效缓解。
去年底刚开通的厦深铁路有两个站位于汕尾新区内,将汕尾到广州的时间距离缩短至一个半小时以内。如今,这座“错过太多发展机遇”的城市,前进轨道进入了高速时代,“汕尾从来没有那么贴近振兴的梦”,王晓东说。
振兴东西北后面的故事更精彩
■记者手记
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视察,提出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为完成这一目标,省委、省政府提出,广东要举全省之力振兴粤东西北,并明确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确定为振兴粤东西北的“三大抓手”,培育这片潜力之地作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除珠三角外的另一个发动机。
过去一年来,在全省部署下,粤东西北前所未有地聚集了发展要素,发展士气空前高涨,在历史新时期下,当地干群看到了实现振兴发展的希望。
一方面,去年是广东“交通大会战”首年,共有7个高速公路项目200公里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705公里。这意味着广东去年初制定的7个高速项目通车的目标得以全面完成。这场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全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首年告捷。
另一方面,随着汕尾新区正式获省政府常务会批准,粤东西北12个市新区规划全部浮出水面。作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重要组成的新区起步区,再加上一年来先后撤县设区的清新、揭东、潮安、梅县,粤东西北“扩容”框架已基本成型。
在此基础上,各市的产业园区建设也在新区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中推进。
如今,粤东西北实现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已经启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粤东西北地区工业、投资、财政收入增速显著高于全省,预计全年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
正如省政府参事陈鸿宇所说,“我省一系列振兴发展的‘组合拳’,将成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难得机遇。”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后面的故事更精彩。
南方日报记者 黄颖川 洪继宇 发自汕尾 通讯员 余德聪 谢锡城 实习生 周鹏程 策划统筹:卢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