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干部论坛

夏宝龙:以“五水共治”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2014年01月22日08: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二、“五水共治”既要重统筹更要抓重点

党中央、国务院对浙江治水历来极为关注,历届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对治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一再强调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来研究用水治水节水工作,认真抓好安全饮水、科学调水、有效节水、治理污水等“四水工程”建设。这些年来,通过3轮“811”行动、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千里海塘、“强塘固房”工程等治水改革措施,浙江治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努力做好“五水共治”这篇大文章。

“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分别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其中治污水的大拇指最粗,是重点。从社会反映看,对污水,老百姓感观直接、深恶痛绝。从实际操作看,治污水,最能带动全局、最能见效。治好污水,老百姓就会竖起大拇指。

为此,我们将统筹兼顾,把握轻重缓急,分步实施。路线图是“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时间表是三步走,三年(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五年(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七年(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治污水,首当其冲,要重点突破。主要抓好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清三河,就是治理黑河、臭河、垃圾河。大江大河的污水大多来自小河小溪,治大江大河之污必从治小河小溪之污抓起。尤其是黑河、臭河、垃圾河,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的集中体现,群众反映强烈、意见很大。要通过重点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基本达到水体不黑不臭、水面不油不污、水质无毒无害、水中能够游泳。两覆盖,就是力争到2016年、最迟到2017年,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基本覆盖,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两转型,就是抓工业转型,加快电镀、造纸、印染、制革、化工、蓄铅等高污染行业的淘汰落后和整治提升;抓农业转型,坚持生态化、集约化方向,推进种养殖业的集聚化、规模化经营和污物排放的集中化、无害化处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与此同时,其它“四水”要齐抓共治、协调并进。防洪水,重点推进强库、固堤、扩排等三类工程建设,强化流域统筹、疏堵并举,制服洪水之虎。排涝水,重点强库堤、疏通道、攻强排,打通断头河,开辟新河道,着力消除易淹易涝片区。保供水,重点推进开源、引调、提升等三类工程建设,保障饮水之源,提升饮水质量。抓节水,重点要改装器具、减少漏损、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示范,合理利用水资源。

三、以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推进“五水共治”

从浙江实际看,主要是形成“八大保障”机制,做到规划能指导、项目能跟上、资金能配套、监理能到位、考核能引导、科技能支撑、规章能约束、指挥能统一。

一是规划科学保障。制定全省层面“五水共治”总规划和子规划,增强科学性、突出实战性,把图纸画出来、资金算出来、时间排起来、责任明起来。各市、县(市、区)制定联动规划或具体方案,把治水作战图、明细表挂出来,做到心中有数,方便群众监督。

二是项目落实保障。实施“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十”就是“十枢”,建设十大蓄水调水排水等骨干型枢纽工程;“百”就是“百固”,每年除险加固一百座水库,加固五百公里海塘河堤;“千”就是“千治”,每年高质量高标准治理一千公里黑河、臭河、垃圾河,整治疏浚两千公里河道;“万”就是“万通”,每年清疏一万公里给排水管道,增加每小时一百万立方米入海强排(机排)能力,增加每小时十万立方米城市内涝应急强排(机排)能力,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一百万户以上。把治水项目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集中落实一批立时见效的应急项目,启动一批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批“千里海塘”式的大工程大项目。大兴农田水利,既抓好大型水利工程“大动脉”,又注重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资金到位保障。合理确定各级政府的投入比例,争取各类金融机构更多支持,积极吸引各类社会和民间投资,既用市场机制鼓励浙商回归投资治水项目,又广泛发动浙商投身家乡公益治水。省委决定,2014年省级“三公经费”预算削减30%以上,省下来的钱用到水利建设上,用到治水的刀刃上。

四是质量监理保障。对治水工程和项目细化责任、强化监管,明确施工、监理、验收各环节责任人,登记在案,有据可依,有责可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可靠。

五是人才科技保障。大力引进、培养和用好治水高科技人才、实用型人才,以先进技术保障治水工程,以先进理念提升治水水平,以领军人才推动治水工作。

六是工作考核保障。贯彻中央对政绩考核的新要求,把治水作为各地各部门重要的实绩考核内容,把治水作为领导干部年终述职的必讲内容。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确保治水工程成为廉洁工程。

七是政策法规保障。加快治水地方立法和政府规章建设,加强治水政策研究,尽快形成有利于治水的激励机制、惩戒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强化涉水司法保障,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

八是组织领导保障。省委、省政府成立“五水共治”领导小组,专门研究治水重大问题,负责治水的统筹谋划、日常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统筹运筹,防止“九龙治水”,形成整体合力。人民群众是治水的主体力量,治水为了人民,治水依靠人民,治水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广泛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五水共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作用,发挥驻浙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建设治水工程、参与抢险救灾中的生力军作用,以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形成“五水共治”破竹之势。

在抓治水的同时狠抓治气。从浙江实际出发,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建立完善区域协作共治机制,切实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注重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努力遏制环境质量恶化趋势。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22日 15 版)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