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峰 杨柳 祝大伟
2014年01月15日08: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宽阔大道、珍贵树木、大型广场;人工湖、人造景、大草坪……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发现,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不少地方的发展战略,但为“视觉效果”而盲目建设、功利发展的问题很突出,集中表现为“广场热”“草坪热”“水景热”等,比如,不顾缺水的情况大建人造水景,热衷点亮工程、造大广场,形成不必要的浪费,也背离生态城市建设的初衷。
缺水城市大造“水景”
在西北地区某市,一位市民向记者反映,为了打造“山水田园都市”,当地利用有限的河流资源,大量建设沿河绿地、公园、健身广场等景观设施,特别是为了美化城市中心区环境,使用橡皮坝等人工建筑物将城区段的河流蓄水。
“晚上配上夜景灯光,城区里的河流看上去水量充沛、流光溢彩,在河两岸散步确实很舒服,而如果走出城区,下游的河道只剩下‘涓涓细流’,河床大面积干涸。”这位市民说。
除了滥截河流,还有地方不顾实际情况大建人工水景。在西北某些相对缺水的县区,人造水景被认为可以增添城市“亮丽色彩”而受到推崇。有的追求“长度”,建设水景长廊;有的追求“高度”,人工打造高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喷泉;至于普通的音乐喷泉广场,更是常见。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李迪华副教授介绍,在北方缺水城市建人工湖,湖底一般都是防渗的,目的是保持正常水位、减少补水费用,但这样必然会破坏水文和生态。同时,城市人工湖把水资源截留在城中,加剧了河流断流,造成地下水补给更加困难。
“广场热”也很普遍。在平原地区,一些地方在城市中心建设很大的城市主题广场,并配以代表城市标志或当地历史名人的大型雕塑,以及LED灯光设备;在山区,有些地方依山建造广场。
“大广场等城市地面过度硬化带来诸多问题,比如,极易滞留地面雨水,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土壤水库功能难以发挥,使城市树木生长受到威胁;或是加剧城市热辐射,使城市热岛效应放大。”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说。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