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昨日在青海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大会并讲话。他指出,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三年来,在实际不到两年的有效施工期内,全面完成了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浴火重生,一个崭新的玉树傲然屹立在雪域高原,创造了世界灾后重建史上的又一次奇迹,谱写了人类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又一曲英雄凯歌,铸就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座巍峨丰碑。隆重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就是要全面总结灾后重建工作,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国资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主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士秋在会上宣读了《关于表彰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进一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四部委决定,授予中建八局等100个集体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才仁扎西等150名同志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出席总结表彰大会的领导向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颁发了奖章、奖牌。
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主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惠宁作了发言,省委副书记、省长郝鹏出席大会。
汪洋在讲话中向奋战在玉树恢复重建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玉树恢复重建的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各界人士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玉树灾区建设的国际友人和有关组织,致以诚挚的谢意。
汪洋指出,玉树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大世所罕见。针对玉树的特殊困难条件和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周密部署、科学决策,为灾后恢复重建注入了强大动力;青海、四川两省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灾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玉树人民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双手,奋力建设美好新家园;各援建地区和单位与灾区人民携手并肩、同甘共苦,为恢复重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坚决听从党的召唤,为恢复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社会各界也以多种方式提供无私支援。玉树灾区恢复重建的巨大成就,再一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和民族大团结的强大威力。通过三年的努力奋斗,玉树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可以说,恢复重建的三年,是灾区生活条件大变样的三年,是灾区经济社会大跨越的三年,是灾区基础设施大提升的三年,也是灾区自强不息精神大弘扬的三年。灾后恢复重建中贯穿的科学理念、展现的制度优势、创造的鲜活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发扬光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仅重建了一个物质家园,也重建了一个精神家园。傲然耸立地震废墟之上的,不仅仅是一幢幢建筑,还有无比的信心、非凡的勇气和磅礴的力量。
汪洋强调,全面提升灾区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要努力巩固灾后恢复重建成果,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把建成的项目运营好、维护好、管理好,使恢复重建的成果长期有效地服务灾区人民。要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紧紧抓住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建设、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启动的战略机遇,全面改善玉树的生态环境条件。要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多渠道扩大就业,促进城乡居民增加收入,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要坚持不懈努力,把玉树建设成为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新家园。
汪洋强调,玉树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成就,再次证明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优越,再次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强大,再次昭示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伟大的中国人民能够创造任何人间奇迹。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团结奋进,顽强拼搏,创造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伟业,谱写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崭新篇章。
骆惠宁在发言中说,玉树“4·14”强烈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和特殊关怀下,在国务院重建协调小组有力指导下,我们认真履行国家关于青海省负总责的要求,依照国务院《总体规划》,坚持科学依法高效和谐重建,以“苦战三年,跨越二十年”的坚定信念,奋力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此时此刻,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中央和全国人民报告,截至2013年10月,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全面完成,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玉树已傲然屹立在雪域高原上。
骆惠宁说,特殊的地理区位、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决定了玉树重建堪称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条件最苦的一次大规模重建。从2010年6月开始,在实际不到两年的有效施工期内,玉树重建人战天斗地,顽强拼搏,共同书写了灾后重建的壮丽篇章。在重建岁月里,我们注重科学规划的引领,注重发挥政策支撑作用,注重创新工作机制,注重加强项目管理,注重推动廉洁重建,注重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经过三年艰辛努力,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1248个项目全部建成,灾区的人居条件焕然一新,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观,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顺势兴起,和谐家园同步推进,一批支撑玉树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相继建成,城乡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历史性变化。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也收获了丰硕的精神家园成果。重建战场上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灾区人民焕发出感恩奋进、自立自强、健康向上的良好风貌,草原上唱响了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的主旋律。玉树重建创造的奇迹,再次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展示了伟大的中国力量。
骆惠宁说,我们将紧紧抓住建设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战略机遇,不断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使玉树大地永葆生机与活力。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永富、中国铁建二十一局副总工程师达文斌、玉树市副市长尕玛才仁分别代表援建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发言。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扶贫办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北京市、辽宁省、四川省相关负责人,解放军、武警部队相关负责人,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相关领导同志等出席大会。援建省市和央企的前方指挥部负责人,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各界群众代表等600余人参加了大会。(记者/苑玉虹 解丽娜)
相关专题 |
· 汪洋活动报道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