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君平 罗 彦
2014年01月09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问:有观点称,中医发展要走精英之路。您怎么看?
答:中国中医药发展必须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能简单说走高端或走低端,两个方面应协同发展。我认为,中医药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中医药服务应着眼于基层,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
现实情况是,基层中医服务人才短缺,而有一技之长的乡村医生却不能通过执业医师的考核。对于民间中医,我们将对确有一技之长的中医生进行考核,合格的颁发相应的执业证书,允许其在乡村从事中医专业服务。目前,四川等省已经开始这方面的试点。
防止“中医毁在中药上”,要全流程监管,保证中药材供应与质量
问:去年以来,中药材被曝光过农药超标、掺假等问题。中药材质量如何保障呢?
答:现在很多老中医说,中医有可能毁在中药上。深思熟虑的药方,却因为中药材达不到应有品质,药方起不到疗效。提升中药材质量,多方面的管理要提升。
首先要保证中药的质量,特别是常用的大宗药材,应加强统筹管理。有专家建议成立中药材专卖机构,从种植、采集、收购到加工,整个过程统筹起来。专营后,国家就可以调控价格,同时又能够保证药农等各方积极性。
其次要重视中药材供应的问题。要在首先保证国内需要的基础上合理出口中药材。境外90%以上的中药材都来自中国大陆。而地道中药材与稀土资源一样,也是稀缺战略资源,应依法合理调控。
中药产业前景很好,国家层面要重视中药产业发展。中医的独特优势,已被国外认可。我们更要抓紧研究,发挥自身的优势。
振兴中医药,首先要从国家层面整体规划,完善机制和政策
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您认为如何落实?
答:真正把“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落到实处,对中医药系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要在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按照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强战略研究,做好统筹规划,实现协同推进。
要在完善政策机制上下功夫。要着力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管理的政策,如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分类和管理政策等;要着力建立健全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与利用的政策,如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中医药服务财政补贴制度,在医保结算制度中探索中医优势病种“打包付费”政策等;要着力建立健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筹资政策,如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政策,完善社会资本办中医的优惠政策等;要着力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如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完善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政策等;要着力建立健全中医药事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等。
关注中医发展系列报道回顾:
《中医发展,期待柳暗花明》(刊载于2013年12月23日)
《香港:中医地位不断提高》(刊载于2013年12月25日)
《韩国:传统医学是热门》(刊载于2014年1月8日)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09日 04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