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5年蝉联中国市场份额第一,成为全球第六大制造商——

中国高性能计算看“曙光”

记者 赵展慧

2013年12月30日08: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立足自主创新,面向产业化,走技工贸路线的曙光以超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

对比曙光一号亿次计算的量级,今天的曙光6000已经到了千万亿次的量级,增长了400多万倍。2010年,曙光“星云”超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拿下当年全球高性能计算机500强的榜眼,计算速度位列世界第二,星云每秒的计算速度相当于20万台普通电脑运算速度的总和。

“这个发展速度是无法想象的。”曙光公司高级副总裁聂华告诉记者,信息技术领域著名的摩尔定律指出,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一倍以上,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而在高性能计算机的领域中,每隔18个月,性能的提升是5倍甚至10倍。曙光就是以这样超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着。

20年间,曙光的市场成绩也天翻地覆,从卖出三台到如今占有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市场35%的最大份额。

“怎样赢得市场?我们不是拼成本,最根本的当然是拼技术。”曾参与曙光一号部分研发工作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孙凝晖说,曙光走的是技工贸路线。孙凝晖举例,曙光在用户消息传递零拷贝和高速网络包的高速处理上做出了世界上最好的创新。在石油行业,曙光的并行IO技术,也在跟IBM的竞争中赢得石油行业70%的最高份额。目前,曙光公司每年新增上百项发明专利,在2009—2012这三年间,曙光公司的发明专利就达千余项。

而产学研结合的人才流转机制,让曙光创新源头一直活水涌动。曙光与科研单位一直保持深度合作,聂华原先就是中科院计算所的科研人员,而孙凝晖的学生们如今也在曙光研发部门承担最核心的工作。

孙凝晖还总结了曙光发展另一个关键要素——开放的技术路线,“做到规模产业化,需要打破过去封闭的系统,走到今天集群开放的体系结构,就像开放的安卓平台突破了80%市场份额一样,在开放的基础上再通过自主创新增值”。

正如李国杰所说,曙光的意义不仅是机器的性能多么好,更在于它探索出了一条可证明可复制的中国模式: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怎么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吴斌、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