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08: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成为公家人 倾情系乡亲
讲述人: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大墩村乡医 吴才玲
如今我是赤脚医生穿上“鞋”,变成“公家人”。走着舒服,心里舒坦,给农民看病,更尽力,更情愿。
我从卫校毕业,是2002年。那时,老家只有两个乡村医生“打游击”,谁也不打算长干。一来,大墩村偏僻,离县城17公里;二来,这是贫困县里的贫困村,村民半渔半农,看病不舍得花钱。
我是村里第一个有医师资格证的人。乡亲们说是“正规军”,劝我留下来。我开了家私人诊所。屋子小,设备少,一个人,只能看感冒、发烧。小病给开点药,遇到输液的,就让他们坐船到新村镇。
2005年底,村里成立卫生室,我关掉诊所,成了乡村医生。我是“入伍不入编”,每个月就700元,也没保险。
去年开了党的十八大,连我这小渔村的医生都感觉到变化。我这小本记得清清楚楚的,陵水“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七统一、一共同”:统一机构设置、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采购配送、统一绩效考核、统一财务核算……政府说这叫试点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改革后,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签了合同,真的成了“公家人”。公家买五项社保,工资涨到2300元,最高时一月能拿5000多元呢。村卫生室要是和病人有啥纠纷,乡镇卫生院一起承担。
村卫生室也“鸟枪换炮”,今年跟着大墩村整体搬迁,在村口广场边建了座青瓦白墙的三层楼。村民如今“小病不出村”,躺在床上看着电视输液;宝宝打预防针还有玩具玩。不只我们村这样,听说县里花了760万元,全县建了79个标准村卫生室。
明确了身份、涨了工资,我现在忙啥?全心为乡亲们服务呗。给65岁以上老人建健康档案,每年为他们体检一次;凡是得了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的,定期回访、督促吃药。中央说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大墩村是不是已经做到了?
(记者 马跃峰整理)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