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探索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的“广安模式”

2013年12月30日14:06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今年1-12月,四川省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市交易中心”)共办理各类交易604宗,交易总额达93.66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346宗,节资5.98亿元,节资率13.43%;政府采购193宗,节资1565.94万元,节资率11.71%(除公务车辆以外节资率14.36%);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36宗,增资6.40亿元,增资率34.58%,国有矿权拍卖2宗,增资88万元,增资率61.54%;国有产权交易27宗,增资7201.6万元,增资率821.73%。

交易总额增加,政府采购节资……一增一减的靓丽成绩单折射出市交易中心一班人“摸着石头过河”的巨大勇气与艰辛付出。“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助推发展。”据市交易中心负责人冯文祥介绍,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该中心大胆探索,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创新务实之举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改革的时代命题作答,构建起“管办分离+建章立制”、“全程加密+专家论证”、“电子交易+科技创新”的阳光交易“广安模式”。

管办分离+建章立制:

让运动员、裁判员各自“归位”

四川明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关祖明从1994年开始承接政府工程建设,每次招投标他的心里总有难言的痛楚:为何工程建设招投标站既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下属单位,同时又在行使工程建设招投标市场职能,工程建设招投标站究竟是“运动员”,还是“裁判员”?这样的问题一度让他很迷茫。

这种“管办不分”状况的拐点出现在2012年。当年,市委市政府明确交易中心为市政府直接管理的正县级事业单位,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产资源、国有产权交易职能,整体划转到交易中心统一管理,实现了从分散管理、各自为政向统一协调、合力协作的转变,从体制上改变了“管办不分、资源分散”问题。按照“管办分离、规范运行、统一管理、依法监督”的原则,打破过去“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格局,使承担具体事务性操作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局面,实现了“买”、“卖”行为在阳光下依法、廉洁、高效运行。

“运动员、裁判员各自‘归位’,我们承建商心里踏实多了。”关祖明说。

为尽快转变角色、融入工作,该中心班子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全力推动交易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有了制度,监管不到位也不行。”冯文祥坦言,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管权“三权分立”的管理机制,市交易中心建立起了“主管部门、监督部门、纪检组、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监督制约机制,保障了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开、公正。

全程加密+专家论证:

争当勤俭节约的“大管家”

“一标段预中标供应商为成都康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预中标金额为188.35万元。”11月7日,市交易中心通过四川政府采购网和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公示“广安市政府办公室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项目招投标结果,所有参与招投标的业主对这一结果表示心服口服。“口碑胜金杯”,如此结果正是得益于该中心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推行“全程加密+专家论证”模式。

“这一全新模式让政府采购活动更加务实有效,让我们更好地履行政府‘大管家’职能。”冯文祥介绍说,在政府采购活动开标前,采购单位、市财政局、市交易中心3名工作人员共同进入专家抽取室,依托专家抽取终端抽取评审专家,抽取结束后,并不当场打印评审专家抽取结果记录表,而是将抽取专家的密钥盘立即封签后交由市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保管;密钥盘的密码则由市财政局工作人员掌握,在没有密钥盘的情况下无法单独操作系统获取评审专家抽取结果信息。

“临近开标,采购单位、市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再到市财政局,将密钥盘交由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当场打印抽取专家结果记录表并封签后,送达评标现场由监督人员验证专家身份。”冯文祥说,评审专家抽取全程“加密”,有效避免了专家信息抽取提前泄露,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交易的公正性。“这就好比一个有锁,另一个有钥匙,要获取评审专家抽取结果信息,二者缺一不可。”

为从源头上杜绝“暗箱操作”,我市还明确提出: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在四川政府采购专家库中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评审专家。“广安已成为全省首个在四川政府采购专家库中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评审专家的市州。”冯文祥介绍,凡预算金额在15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在四川政府采购专家库中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评审专家;预算金额在15万元以下的项目,在四川政府采购专家库中川东片区内随机抽取评审专家。

来自市交易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评审专家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后,政府采购平均节资率与过去相比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公共资源交易更加规范化。

电子交易+科技创新:让每笔交易“雁过留痕”

鼠标轻轻一点,就可足不出户进行网上电子竞价,每位报价人的交易记录全程公开,电子竞价取代传统拍卖。10月30日,市交易中心举行首次国有资产网上电子竞价交易,我市城区公交车车身广告经营权以128万元底价正式进行电子竞价交易,16位竞买人借助产权电子交易系统,经过55轮次电子竞价后,最终由市广播电视台以330万元成功竞得,增值率达158%。

城区公交车身广告经营权增值中标仅是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推行电子竞价的一个缩影。交易中心副主任杜海燕表示,采用网上电子竞价,减少了传统竞价方式中可能出现的人为控制和外来因素干扰,交易过程更加客观,操作更加规范,提高了交易透明度,保护了受让方的隐私权,让市场充分决定价格,能有效预防串通竞价,切实保护真正投资人的权益,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效应。

电子交易是我市推进科技创新的一次全新尝试,创新的步伐还在继续阔步向前。近年来,我市统一开发了网上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权)和国有产权等4类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和电子评标系统。各类交易信息的发布、备案、文件下载、报名、缴纳保证金等均通过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完成,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干扰,使交易主体“背靠背,不见面”,从源头上防止各领域的“暗箱操作”。同时,业务机房实行“三段式密码”掌控方法,这一在全省率先推行的创新之举,有效保证了招投标报名信息的绝对安全。

“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运行,新任务、新情况层出不穷。为此,我们认为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冯文祥表示,一次次大胆的创新尝试,推动了一次次更加阳光透明的交易,市交易中心将继续探索创新,锐意创新,为广安迈入全省经济发展第一方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壮丽华章。(邓南新 记者 张飞)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石国庆、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