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转出大别山,刘邓大军会师临泉

2013年12月30日14:03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1947年8月27日,刘伯承、邓小平执行党中央命令,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

千里跃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曾两次来到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特别是刘伯承在临泉指挥外线作战,与邓小平在大别山指挥的内线作战相配合,不仅粉碎了敌人对大别山的“围剿”,巩固了大别山根据地,而且开辟了淮西等新解放区。1948年2月24日,刘邓大军受中共中央军委指令,转出大别山,于临泉县韦寨镇胜利会师,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1月11日,采访组一行来到韦寨镇吴营村,看见刘邓大军淮西指挥部旧址已恢复重建,刘邓大军淮西指挥部纪念馆正在加紧建设,这里正成为皖北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分兵作战,粉碎敌人对大别山的疯狂进攻

刘邓大军淮西指挥部旧址位于吴营村一座东西并排两个院落的农户人家,两间正屋门前分别写着“邓小平住室”和“刘伯承住室”,屋内陈设着邓小平、刘伯承曾经用过的木床、桌椅、衣柜、油灯等。院落正前方是邓小平和刘伯承的塑像,院落附近正在修建刘邓大军淮西指挥部纪念馆。据该纪念馆讲解员韩静介绍,纪念馆投资2000万余元,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正在加紧装修,将于明年4月投入使用。

“揭开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序幕的,就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跃进大别山。”韩静说,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执行党中央命令,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天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越过陇海线、跨过黄泛区,强渡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险阻,在数十万敌人四面夹击的枪林弹雨中,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于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

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以来,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

1947年11月,蒋介石亲自宣布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国防部长白崇禧兼任主任,集中兵力“肃清”大别山解放军。白崇禧受命之后,立即组织15个整编师和3个旅的兵力,对大别山展开全面围攻。

面对严酷的敌情,刘邓冷静地分析了敌我情况,决心采取分兵作战的方针,即抽一部分主力留在大别山,利用大别山的复杂地形,在内线进行小的战斗和游击战争,打击和牵制敌人;在外线再开辟三个战场,其中以第一纵队由大别山内线向北转出,前进500里,北渡淮河,在淮西展开。

根据这一战略决策,邓小平与刘伯承分开了。邓小平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李先念、参谋长李达组成前线指挥所,指挥大别山内线开展游击战争。由刘伯承和中原野战军副政委张际春率野战军司令部后方指挥所、中原局和第一纵队北渡淮河,向淮西一线展开,扩大根据地,担负外线作战任务。

“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相互配合,粉碎了敌人对大别山的疯狂进攻。”韩静介绍说,1947年12月21日,刘伯承率领后方指挥所来到临泉县后,在外线指挥部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新的根据地,解放了23个县城,特别是在平汉线上大量歼敌,迫敌总计由大别山先后抽出l3个旅,减轻了大别山的压力,有力地配合了大别山内线的反“围攻”斗争。

胜利会师,刘邓大军全部转出大别山

刘伯承率领的后方指挥所为什么选择临泉县?韩静分析道,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刘邓率领司令部直属机关警卫团第一次到过临泉县。1947年8月19日,刘邓接见了沈(邱)项(城)临(泉)县委县政府的负责人。邓小平对县长彭亚英说:“沙南(沙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兵多粮多,物产丰富,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这个地区显得更加重要,要很快开辟,建立政权,使南北连成一片。”由此可见,临泉战略地位重要,我军进入大别山后,临泉成为连接豫皖苏和大别山的纽带,加之临泉1947年10月已解放,群众基础较好,刘邓选择这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1948年初,中共中央军委为了使中原的野战军集中作战,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率主力转出大别山,统一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打中等或大的歼灭战,并配合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一部准备挺进江南。

1948年2月24日,刘伯承带着队伍在韦寨镇等候邓小平的到来。当天,邓小平率领前方指挥所、中原局机关来到韦寨镇与刘伯承会合。邓小平见到刘伯承非常高兴,紧紧握住他的手,十分关心地问起他的身体状况。刘伯承幽默地说:“没啥子事,这回大军出山,可要跟蒋介石、白崇禧好好周旋一番了!”

至1948年3月29日,刘邓野战军主力全部转出了大别山,历时半年多的大别山区的艰苦斗争宣告结束。

整党整军,提高部队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

刘邓大军会师后,在吴营村刘邓大军淮西指挥部,刘邓一手抓打仗,一手抓土改,并开展了整党整军的一系列工作。

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大别山后,有一部分干部战士思想不通,对于反攻形势抱着怀疑态度。为了解决部队战士的认识问题,1948年3月6日,在吴营村召开的野战军直属队干部会议上,邓小平作了《关于反攻形势和整党问题的报告》,分析了南下的战略意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阐述了整党的意义、方针和方法。对于第一纵队有的干部战士说,部队来到淮河以北是“前进1000里,后退500里”,邓小平批评这种说法是只看形式,不看本质,应该纠正过来,是“前进了1000里,又前进了500里”。他认为,主力部队转出大别山,不是在大别山站不住脚,而是“说明大别山的斗争已经前进了一步,前进到当地的人民和部队已经能够坚持大别山,前进到主力部队可以逐步抽出集结机动作战”,而这在前一个时期是不可能的。他要求广大指战员:“为了坚持大别山,为了消灭敌人,如果需要我们回到大别山,我们应立即回到大别山,决不能说我个人不愿意,就可以不去大别山。”

经过整党整军,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部队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为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整个中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从1947年l2月21日刘伯承到达临泉,到1948年2月24日邓小平来到临泉会师,直至1948年4月4日,刘邓率领野战军指挥部和中原局机关离开临泉到豫西指挥整个中原作战,刘邓累计驻扎在临泉境内88天。”韩静介绍说,2011年4月,临泉县本着“复旧如旧”的原则,在吴营村复建了刘邓大军淮西指挥部旧址。如今,刘邓大军淮西指挥部纪念馆正在加紧建设。纪念馆建成后,这里将集中展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革命史实和临泉县革命斗争开展情况,成为皖北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责编:石国庆、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