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王志刚:为中国梦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

2013年12月30日13:41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为中国梦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与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新论断新要求一脉相承,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疏浚创新驱动发展的渠道,把科技创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实现中国梦亟需发动创新驱动新引擎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国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深刻阐述。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央镜鉴历史、面向未来,立足全局、放眼全球的重大抉择。“不日新者必日退”,古代中国辉煌的文明得益于科技水平长期处于世界前列,近代中国深重的苦难根子之一在科技落后,从历史的深处展望未来,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重大意义。国际上,全球现代化拉动、国际金融危机倒逼下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成为各国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国际竞争的焦点已前移到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较量,在创新驱动上我们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经济升级版,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亟需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抓手,一以贯之、长期坚持。

  实现中国梦亟需写好创新篇章。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进而在本世纪中叶成为科技强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没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创新之路是中国道路的题中之义,在党的领导下经多年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来之不易、动摇不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最新实践,必须下大力气落到实处。创新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我们民族素有革故鼎新的文化传统,35年改革开放孕育丰富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把我们民族体内的创新热情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了,我们要倍加珍惜、不断滋养这一难得的创新自觉和自信。创新驱动是中国力量的重要载体,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中国梦最可依凭的力量,科技界和产业界、社会各界合力同心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实践,是广大人民在中国梦感召下团结奋斗的重要着力点,广大科技人员需要更加自觉地投身创新驱动,服务中国梦的伟大奋斗。

  把创新驱动的引擎真正发动起来,加快提升我国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充分利用我国的创新积累和技术储备,创新商业模式,开拓新兴市场,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人才强、科技强促进产业强、经济强、国力强。坚持把提高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和关键,把握好自主创新这一基本立足点,把强化基础前沿、关键共性技术、社会公益技术和战略高科技、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研究作为重大的基础工程来抓,增强预见性前瞻性,在差距较大的领域积极探索“非对称”发展措施,加快提高原始创新水平。坚持把提高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作为创新驱动的主攻方向,重点围绕壮大实体经济,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两手抓”,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等载体,着力促进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节能减排的生产模式,使“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协同并进。坚持把提升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作为创新驱动的根本目的,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科技创新,我们既要强调科技的经济价值,也要强调科技的民生、社会、安全、文化和生态价值,抓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信息安全等重大问题,全面加强各领域的科技创新,使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

  二、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的改革引信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任务在改革。实现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转变,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变革,涉及到整体发展观念、发展布局、发展方式的变化,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一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在发展中日益形成,但制约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制约企业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水平提升等体制机制问题仍然不少,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真正把束缚创新的绳索解开。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临门一脚,通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正处在建成创新型国家、进而建成科技强国和创新强国的爬坡过坎阶段,能否真正迈过这个“坎”、爬上这个“坡”,迫切需要发挥好改革的“临门一脚”功能。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制胜一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都在苦练创新发展的“内功”,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下好改革这步“先手棋”,有利于盘活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棋局”,有利于我们在日益剧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改革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多年来,科技经济结合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对科技经济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改革创新大幅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这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要求,迫切需要完善体制机制,真正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予以重视和部署,使人才、科技等资源的价值在市场和社会上得到更多的尊重,使知识、技术等要素的投入比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强化创新供给,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消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地向经济社会转移扩散。要通过改革进一步释放创新需求,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产业政策、需求政策的衔接和科技改革、经济改革、职能转变的统筹,使重视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规划布局、政策制定、考核评价中得到更好地体现,引导科技界和各方面把智慧与力量更多聚焦到创新驱动发展上来。

  改革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生产关系的调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这是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的“总开关”。技术创新的根本力量在市场、在社会、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结合。特别是产业变革具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多样的特征,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政府需要管好该管的领域,着力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和共性、公共科技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积极作为,明确科技创新的重点与方向,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要突出发展导向、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着力理顺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需求,抓住科技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完善政策体系和激励措施,把企业的关注重点引导到强化技术创新和形成创新集群效应上来,把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关注重点引导到原创突破和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上来,把技术市场、金融机构、科技中介等的关注重点引导到为产学研用牵线搭桥和提供保障上来。

  着力疏浚创新驱动发展的渠道,把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加快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田间地头”。特别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科技界、产业界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把发展需要与现实能力、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统筹起来考虑,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工作重点。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创新服务能力,补齐区域创新和科技服务等“短板”,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创新的集群效应,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夯实科技经济结合的宏观载体和物质基础。要持续增强市场和社会创新活力,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高效配置。着力完善创新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和政府支持创新的方式,抓住创新人才这个根本,用好评价激励指挥棒,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融合互动,加快形成市场导向、社会参与、开放流动、高效协作的创新机制。要不断完善创新管理,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围绕创新全链条的科学管理、宏观管理水平,发挥好科技规划、创新政策、技术标准、评价评估等在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知识产权、要素价格、科技金融、产业制度、需求引导、对外合作等方面加快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创新政策环境,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平台,培植创新发展的肥沃土壤。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自觉更加自信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锐意改革、攻坚克难,让一切有利于创新的星火乘风燎原,为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为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