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过渡政策允许民间中医执业 中西医分开管理

深阅读:香港 中医地位不断提高

葛瑜玮

2013年12月25日08: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西汇聚的香港,习惯了西医,但近年来,中医诊所也越开越多。香港的中医发展得怎么样?香港的中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模式?

中医诊所越开越多

注册中医占中西医总人数的33%,地位不断提高,但收入仍低于西医

午饭时间,香港浸会大学陈汉贤伉俪中医专科诊所门庭若市,座无虚席。登记、叫号、入房看诊……如果不是药房里传出的阵阵药香,这里和香港典型的西医诊所没有两样。

香港长期习惯西医,但现在,中医诊所越开越多。以浸会大学中医药诊所为例,在几年间从最初的一家发展到15家,累计求诊人次已达120万。香港市民2012年的中医求诊中,约六成是全科门诊(普通科),三成为针灸服务,其余是专家门诊和骨伤推拿等。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资料显示,香港目前共有6500多名注册中医,约占中西医总人数的33%。执业中医向市民提供服务约占本地门诊服务的1/5。

整体而言,香港中医的收入还是低于西医。香港中医药专业学生刚毕业后的收入大约在1.5万港元左右,只有西医学生的一半左右。

“急病先看西医,等好些了再用中医调理。”26岁的香港市民小文及其家人都这么认为。

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药学博士赵中振表示,越来越多香港市民开始寻求中医进行治疗、预防和康复,中医在香港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中医地位提升,从中医药学院的招生情况可见一斑。以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为例,今年学院中医班的招生成绩居全校之冠。由于学院实行小班教育,因此学位竞争异常激烈。

香港中医的地位并非一直如此。在香港行医20年的注册中医冯玖说,回归前,中医行业基本没有规管,当时的政府任其自生自灭,中医大都“寄居”在中药铺内坐诊,法律上只能使用“中医”、“中医师”或“国医”等名称,不能称为“医生”。

如今,香港八成中医师在私人诊所,两成在慈善机构或三方合作公营诊所服务。

下一页
(责编:吴斌、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