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陕北,萧瑟而荒凉。一路的黄土,一路的凋零,让这条通往横山镇曹阳湾村的环山显得太过漫长。在往年,像这样比较偏远的村落,年跟前百姓的诉求声连绵不绝,而今冬在曹阳湾村,听到最多的却是百姓的欢笑声。
“今年和以往比变化大了,就在平时,这些个干部来我们这儿就太多了,他们实实在在问长问短,帮我们解决困难。现在就等羊卖了好价钱,红红火火过个年!”47岁的曹阳湾村村民李怀有激动地说。
走基层成为“必修课”
“以前驻村干部,来转转马上就走了,现在在家里面就能经常看到乡上干部、县上干部,而且挨家挨户地了解我们各家的困难。”这是对陕北采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调研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对干部作风转变真实的表达。
事实上,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的参与是关键。愿不愿听取群众意见、会不会征求群众意见、能不能听进群众意见,更是群众路线的重中之重。真心实意地听老百姓聊家常,干部才能听到真意见,解决问题才能有的放矢。
“如果不深入到百姓中,可能最小的问题也会成为最难解决的问题。”对于群众路线,定边县油房庄乡乡长刘正玺是这样理解的。在油房庄乡油房庄村,村上多年没有公共厕所和垃圾回收场所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的百姓。每逢赶集的日子,成群结队的人都跑到乡政府去上厕所,不只是群众的不便,来来往往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乡上的正常工作。直到今年,油房庄村终于新建了两个公共厕所和垃圾回收场所。“像这样貌似很小的问题,解决起来很麻烦,但却是百姓很迫切的需求。”刘正玺说。
开展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教育好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只有做到脚步“轻”才能不扰民,脚印“深”才能解民难。在半个月的采访中发现,陕北的大批领导干部轻车简从走基层,进村入户调研走访,“走基层”逐渐成为各级干部的“必修课”。在“走”中倾听百姓呼声,体察百姓疾苦;在“走”中与群众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
解民忧麻利“不扯皮”
“我已经当支书18年了,现如今干部和以往太不一样了,干部也来的勤了,工作扎实了,实实际际在群众中,也不再搞形式主义。”塔湾镇清河村村支书白生斌谈起今年来村上干部的变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白生斌给来访者讲了这样一件事:由于清河村自然条件好、村上壮高力多,从2010年发展大棚蔬菜以来,农民人均收入一跃成为全县的佼佼者,今年人均收入更是超2万元。不过,大棚产业越是兴旺,村上那条坑坑洼洼的运输土路就越显得不匹配。这条道路成了全村人的心病。为了解决这条路的问题,村上的干部前些年跑过几个部门,最终没有得到回应。无奈之计,前几个月,村上干部合计给横山县县委书记王效力发了条短信,表达了村上百姓对大棚蔬菜运输道路的渴求和期盼。让白生斌没有想到的是,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随即回了电话,两天后,王效力赶到村上,并当场给交通局长打电话,并表示会竭尽全力把这条路修好。书记的表达让全村人看到了希望,而此时,农民几年来的愿望终于有了回应。
“周五发的短信,过个周末书记就来了,真是想不到。目前,为了这条运输道路,各部门都在积极协调中。”事隔数月,谈起王效力因为一条短信而赶来帮百姓解决问题一事,白生斌看上去依然兴奋。
而在以前,为修一条路推诿扯皮的事,在陕北很多地方都有发生。不仅伤害了群众的感情,也影响了干部的形象。
横山县雷龙湾乡雷河村如今群众心气也很顺,“现在只要是我们反映的问题,基本上件件有落实。今年以来,政府又是给我们打水井,又是通天然气,就连多年未果的集体承包地问题也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雷河村村支书范元忠说。
送服务需要“全方位”
“今年以来,包村的干部来的特别勤,每次来都实际为百姓解决难题送服务。特别是村上的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党员干部直接是上门送服务。”横山县赵石畔镇副书记韩静向来访者介绍。
据了解,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除了在调研中解决百姓的诉求外,还积极主动地为群众送上服务,察民情、知民意、解民难、送服务的工作模式在群众路线的调研实践中得到极大地落实。面对当前最为棘手的民间借贷问题,神木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贯彻其中,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我们就是设身处地为老百姓考虑,他们需要什么?针对神木民间借贷危险,我们各个社区、村上等都请了专门的律师做一些民间借贷纠纷的法律咨询;请了一些心理咨询师为一些受借贷干扰压力巨大的群众排除心理压力;请了一些经济方面的老师让大家了解一些经济方面的常识等等。”神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宏波介绍。
通过进农村、走社区对民间融资情况集中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底,并对摸排结果按照风险程度、案件性质分类建档。初步统计,神木县涉及民间借贷1.3万余户,其中对于集资诈骗、恶意逃废债、暴力讨债等三类违法犯罪行为,神木成立了“打非办”给予严厉打击,对于案件涉及的资金、财产在第一时间迅速反应,果断行动,对于案件涉及的资金、财产在第一时间监控、冻结,有效防止转移、流失。而对于绝大多数正常的民间融资行为,通过面对面谈心、办专题讲座、手机短信等形式,一方面要求干部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做好周围亲戚朋友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使群众从危机中吸取教训,树立风险意识,正确对待利益,理性投资,远离高利贷诱惑和借贷风险。各镇办、各部门根据各自安排的进村入户的任务主动寻找民间纠纷中的借贷人,讲明是非,要求其主动承担责任,重建神木的社会信用体系,防止赖账不还等歪风邪气的蔓延。
为了使普通干部在下基层时,能够准确地掌握法律,神木首先对街办、社区干部进行培训,请县法院、司法局等单位专业人员,将神木民间借贷案件的成因、特点及思考和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神木县神木镇为了使日常工作不受影响,提前向群众送达告知书,充分利用下班、吃饭、双休日等时间,走进居民、走进家庭,确保不漏一户、不留死角。(记者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