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年轻时,我希望自己当好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如今,我最大的梦想是让措勤发展得更快,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旦巴旺久:“追梦”的县委书记

2013年12月24日16:20   来源:西藏日报

原标题:旦巴旺久:“追梦”的县委书记

旦巴旺久(中)和帮扶对象——措勤县曲洛乡扎达(右)一家的合影。记者 刘玉璟 温凯 摄

高原之城措勤,距离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镇近800公里、拉萨900公里,平均海拔4700米,冬季气温达到零下30度以下,长年伴着仿佛能把人耳朵刮掉的呼啸的大风。

然而,就是这片看似过于“严峻”的土地,却在措勤县委书记旦巴旺久的带领下,正在发生可喜而深刻的变化:投资12亿元的省道206线油路改造工程已动工,前往地区和拉萨的路将不再艰险;措勤水电站今年已正式发电,告别了过去县城没有长明电的历史;2014年,自来水和集中供暖项目也将正式上马……

“年轻时,我希望自己当好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当上党政干部后,我想着为群众的利益多做点事;如今,我最大的梦想是让措勤发展得更快,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旦巴旺久说,自己这一生有3个最大的梦想,始终都在不断地追梦,实现,再追梦。

半生情倾教育梦

旦巴旺久当老师的梦想,是在父亲的指点下形成的。直到今天,群众说起他的事迹,首先都会称赞他是个重视教育的好书记。

1982年,旦巴旺久从阿里地区中专中学(阿里地区中学前身)毕业后留校,靠着自己的勤奋进取,从最不起眼的学校仓库保管员做起,一直当到副校长,随后又调任地区教育局和地委党校工作直到2000年,直接从事了整整18年的教育工作。此后,无论是2000年被提拔为普兰县副县长、2003年任革吉县常务副县长,还是2006年任措勤县县长以及后来的县委书记,他的工作始终都与教育密不可分。

当年在地区教育局工作时,旦巴旺久义务辅导了7个学生,他们都顺利考上了内地班,而他自己的两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学,旦巴旺久却基本没有时间照顾。在当好别人的老师的同时,却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为此他常常被爱人埋怨。

1996年,旦巴旺久到陕西挂职半年,不仅看到了西藏和内地的差距,也学到了许多管理和工作经验。回来后,他立刻行动,自己一个人忙活了半天,把闲置一年多的地区教育局的电脑利用起来,投入到内地班考试成绩的统计工作中,使以前的工作从一个多星期缩短为两天,而且出错率少了,让同事们刮目相看。

2006年,旦巴旺久来到措勤担任县长,更是放开手脚抓教育。在充分调研后,他发现,乡一级学校的老师既要教文化知识,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不仅担子重,教育质量也普遍不高。针对措勤县人口较少的实际,他提出开展集中办学,乡小学主要办学前教育和小学一年级,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全部集中到县城就读,还从县财政中拿出专项资金,为每20名学生配备一名生活老师,一举整合了全县的教育资源,大幅提高了教育质量。

今年,在旦巴旺久的倡导下,措勤县605名党员干部开展了“一对一”帮教活动,对全县60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开展帮扶教育。他自己帮扶了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门珍拉姆,不仅给她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每周末还带到家里辅导功课。现在,门珍拉姆的学习成绩稳居班级前四名。“能够得到书记爷爷的亲自授课,我真的非常幸运。”孩子感激地说。

此外,旦巴旺久还通过多种途径筹集600多万元资金,在措勤县中学动工兴建了信息化教学大楼,以提高全县的信息化教育水平。

当教师的时候亲自授课,当领导干部的时候就从面上抓教育,只要是旦巴旺久呆过的地方,教育水平都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群众利益无小事

自从2000年担任普兰县副县长以后,旦巴旺久的身份从人民教师转变为了党政干部。由于长期与群众打交道,时刻关心群众疾苦,由此也诞生了他人生的第二个梦想:全力维护群众的利益。

2001年,普兰县爆发口蹄疫,县委将处理这次疫情的任务交给了旦巴旺久,而任务的难点在于如何劝说群众将患病的牛及时宰杀。他来到发生疫情的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与群众谈心,从大局出发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花费了整整两天两夜的时间,成功劝说了全部群众,将50多头犏牛和黄牛集中处理,避免了疫情的扩散。

通过处理疫情,旦巴旺久认识到,做群众工作,必须耐心细致、将心比心,将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2012年2月,措勤县发生十几年不遇的特大强降雪灾害,特别是横亘在省道206线上的桑木拉大坂,是从国道219线方向进出措勤的必经之路,也是雪灾中封堵最为严重的路段,半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有数百名群众和两百多部车辆受困于此。为了群众的安危,旦巴旺久连续四天四夜没有睡觉,双眼布满血丝,带着救援队前后三次前往桑木拉大坂开展救援,最终成功救出群众420余人。

“看着书记在那么大的风雪里带头抢险,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受感动,也充满了干劲,大家齐心协力,使每一个人都平平安安回了家。”被旦巴旺久亲手救出的县公安局政委尼玛次仁感慨地说,“群众都说,看到旦巴书记一来,大家就吃下了定心丸,什么都不怕了。”

到措勤工作之后,旦巴旺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走完了四乡一镇的21个行政村。现在,每年也至少要对全部行政村开展两次调研。走在措勤的每个村里,他能叫出所有村干部、小组组长和大部分群众的名字,而几乎所有的群众都知道他们有个称职的县委书记,叫旦巴旺久。

“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是大事。”旦巴旺久说。

造福措勤的明天

从2006年到今天,旦巴旺久在措勤一呆就是整整7年。从县长到县委书记,作为全县“一把手”的他,梦想也变得更加宏大:造福全县1.4万各族群众。

措勤县是个纯牧业县,群众创收意识薄弱、欠缺劳务技能、就业途径狭窄,大多数人只能依靠传统畜牧业维持生活。旦巴旺久刚到措勤时,全县劳务创收不到400万元,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的旦巴旺久决定,把增加群众收入、加大劳务创收作为所抓的第一项工作。2007年,他组织成立了措勤县劳务输出公司,规定措勤县所有工程优先使用本地农牧民工,使群众既学到了技术,也增加了收入。到2013年,仅劳务输出一项,群众收入就达1335万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近十分之一。

加大牲畜出栏率也是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去,尽管措勤县牲畜存栏超过50多万头(只、匹),但出栏率却极低,甚至出现过由于出栏数不足,县政府向签约公司进行赔付的事例。于是,旦巴旺久组织全县干部走村入户,号召和鼓励群众加大牲畜出栏,转变惜杀、惜售的观念,使全县牲畜出栏从过去的不足3万头(只、匹),增加到现在的十余万头(只、匹),群众现金收入有了大幅增长。

同时,旦巴旺久还把目光瞄准了措勤县丰富的旅游资源,计划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全县跨越式发展。2010年,他与人合作编写了《措勤历史文化旅游宝典》,成为介绍措勤的第一本著作,提出以夏岗江雪山、紫绒山羊、扎日南木错3大特色资源打造措勤“雪绒湖城”的旅游新形象。他甚至亲自划着橡皮艇,登上扎日南木错鸟岛考察旅游开发,所拍照片还登上了《西藏日报》头版。他还想方设法争取资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力度,仅2013年,措勤县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就达到600多万元,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2万人次。

旦巴旺久深知,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近年来,在他的主抓下,以道路交通、自来水、电力和住房为代表的措勤县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问题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明年即将完工的集中供暖工程,更是走在了全地区的前列,让高原之城从此不再苦寒。

“如果有一天,人们谈起措勤,会说这是个很美很好的地方,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很幸福,我的梦想就实现了。”旦巴旺久笑着说,“无论如何,我都会努力。”(记者 刘玉璟 温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致敬基层好干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