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无,雁塔区丈八街道袁旗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一个从事了30多年人民调解工作的“和事佬”,在他的身上,有着市区级司法行政部门授予的“人民调解先进个人”、“优秀调解员”等光荣称号,他所在的袁旗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一个个闪耀的荣誉下,是丈八地区乃至周边群众的口碑,他是大家眼中的张哥、张叔、张调解,是个真正的热心人。
“调解工作,特别是做基层群众的调解工作,就是要在群众家里、街上、随时随地的开展,要的,不过是耐心、爱心和公心,做好了这些,调解工作的多一半就完成了。”说起自己调处化解过的矛盾,张兴无有着自己的独特工作方法。这也正是丈八街办在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中所遵循的人员到位、机构健全,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原则。
“张兴无个人调解工作室是雁塔区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基层调解工作室,可以说是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之所以选择张兴无,是和他的个人魅力分不开的。”丈八街办司法所工作人员认为以个人来命名调解工作室,不仅是对张兴无个人调解能力的肯定,更是树立基层调解品牌,探索人民调解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之路的一次有益尝试。
“娃结婚的时候,老张你一定要来!”说这话的,是丈八街办陈林村的李雪芹,为了调和她和亲家之间的矛盾,张兴无连续跑了她家六七次,李雪芹也从坚决反对女儿的婚事,到自己掏钱替小两口付房子首付,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我真的是佩服老张的耐心,把我们娃娃的事情当成他自己孩子的事情,刚开始我根本就不愿意跟他说这事情,他也不介意我的态度不好,每次来了都高高兴兴跟我拉家常,讲例子,把我一肚子的气和不情愿都说没了。”说起自己当初和亲家之间的矛盾,李雪芹还有些不好意思。
“当个调解工作者,就得让自己的身份多元化,有时候,你就得是个‘媒人’,有时候就得是个‘法官’,设身处地地倾听事情原委,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调解方式,才能当个合格的调解员。”邻里纠纷、婆媳不和、老人赡养、经济纠纷……张兴无的“备忘录”里记录下了一桩桩一件件他调解过的案子,每一件,他都可以如数家珍。
张兴无个人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工作室的5名工作人员在他的带领下,走街串巷,风雨无阻,废寝忘食,苦口婆心,坚持及时有效地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截至目前,共调解各类纠纷318起,纠纷涉及赔偿、经济、婚姻、合同、赡养和医疗等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8%,受到辖区群众的好评。工作室成立后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就收到群众送来的多面锦旗和表扬信。
张兴无的调解工作室做到了对调解当事人的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始终坚持情、理、法相结合的原则,一是通过“乡里、乡音、乡情”安定群众情绪;二是通过讲情理说服教育,防止矛盾激化;三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引导。“只有调解人员与群众站在一起,进行沟通,讲情法理,以心换心,及时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群众是通情达理的,最终矛盾纠纷都能得到圆满、合理化的化解。”张兴无这样说。
个人调解工作室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是“大调解”工作机制的延伸与升华,有利于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员人熟、地熟、业务熟、情况熟的优势,也有利于激发优秀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热情。而张兴无的个人调解工作室,只是丈八地区乃至雁塔区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雁塔区,还有一批每天在社区、村里,听百家事、解千人难的优秀调解员,如郭宗吾、马梅香、姜桂红、张端、闫中华等。目前,该区共建立街道、农村、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231个,其中还有婚姻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等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10个,共有调解人员995名。2013年以来,已排查、调解各种民间矛盾纠纷1574例,调解率达到100%,调处成功率达到97%以上。雁塔区以建立“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为维护稳定的基础性工程,全面构建的辖区“大调解”工作格局,正在不断提高区域预防和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
相关专题 |
· 致敬基层好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