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创业教育能否更系统,发展机会能否更多,优惠力度能否更大

民生视线:大学生创业,盼着帮点啥?

——三个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故事

记者  刘志强

2013年12月13日08: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展机会能否适当倾斜?

“一直想投标,可门槛有点高”

经营了两年多,合肥学院毕业生储伟伟的慕尚健身器材网店步入了稳定发展期,月均营业额近20万元,业务范围覆盖北上广、港澳台以及海外。

“在我国,健身器材算得上朝阳产业,前景广阔!”25岁的储伟伟信心满满又冷静审慎,“虽然我们在网上做得风生水起,但不能自我满足,而应抓住机遇,抢占实体销售渠道。”

不过,对他来说,实体销售这块骨头,并不好啃。

去年下半年,储伟伟暂将在浙江义乌经营的网店托付给同伴打理,自己则转战合肥,试图开拓家乡健身器材市场。三四个月时间,他跑遍了省城30多家大型健身房,尝试与他们洽谈供货事宜。挨家跑下来,得到的回应总是拒绝,“连锁健身房一般都跟大公司有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不会考虑我们这样的小不点儿。”

健身房市场进不去,储伟伟又开始留意集体采购这块蛋糕,“学校、医疗机构包括政府部门,都有这方面需求。”

一次次碰壁,使本以为发现新大陆的储伟伟逐渐意识到,他离“海岸线”依然很远。招投标中的高门槛,让他扩大业务的梦想只好暂时搁浅:有些要求营业执照注册时间在3年以上,可他的公司今年4月才注册,之前两年都算个体户;有些采购方对注册资本金要求较高,大多是在三五百万元以上,可他的注册资金才100万元,也显然达不到要求;最无奈的,是有些要求投标者必须有过同类项目经验,“如果大家都要求这一条,那我们永远连投标资格都没有。”

“从采购者角度看,肯定也觉得从规模大、更成熟的供货商那里拿货放心些。但如果没人愿意给个机会,我们怎么能证明自己,又怎么能成长壮大呢?”储伟伟显得颇为无奈。

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招投标中的企业注册资金、员工人数、财务指标限制,基本将小微企业隔在了门外。对此,不少地方试图先从政府采购入手,把门开一条缝,让小微企业也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像在江苏徐州,2011年便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制定了政府采购帮扶政策,其中提出,“参加资格竞争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所报最高限价与其它供应商报价相同时,优先确定为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商。”而在重庆,今年5月发布的《重庆市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规定》中,也专门设置了直接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目录,还提出小型和微型企业的采购额应占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18%以上。

听说这些政策,储伟伟有些羡慕。“像这样雪中送炭的政策,何时能到我身边呢?”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吴斌、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