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记吉林市江南乡建华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杜福合

毛东风

2013年12月13日13:44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让群众竖大拇指的好村官

建华村党委书记杜福合。毛东风摄

在吉林市江南乡建华村,只要一提起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杜福合,几乎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一个好村官。

现年55岁的杜福合,说出话来带着一口浓重的山东腔。这个来建华村不过12年、当村官不过4年的“外来户”,凭什么征服了建华村4000多口子人的心?况且,他当村官这几年,还正赶上这个地处“街边子”的村进入到大规模征地拆迁、各种矛盾交织突出的敏感期。

老杜早年当过兵、跑过个体运输,2001年被当作人才引进建华村兴办企业。原本想在村办企业谋个差事,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小日子,怎成想,2008年村班子因个别领导出现经济问题而引起的一场“地震”,把他推上了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临危受命的杜福合,面对一批又一批的上访群众和五个半月没开工资的村办企业职工,没有乱了方寸。他始终坚信,只要心里装着群众,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群众的心就能跟党组织贴在一起,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那阵子,他一方面每天苦口婆心地向动迁村民宣传有关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四处借来100多万元现金,为村办企业职工补发了工资,重新启动生产。随后,他又筹措资金800万元用于修路,实现了屯屯通水泥路。村民们看到这个外来的山东人还真有一颗体贴群众的诚心和干起工作来不要命的劲头,渐渐地都心平气顺了。

当时,建华村有大批失地村民,守着数目可观的拆迁费整天无所事事、坐吃山空。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杜福合打出了两张牌——

一是依托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区位优势,大力兴办村办企业,最大限度地安置村民在当地就业。为了创办企业,他曾五回山东老家,硬是与山东省一家大型矿山材料加工企业攀上了“亲戚”——利用人家的原材料和销售渠道,成立了吉林市建鑫矿山设备加工有限公司,仅这一个企业就安置村民就业150多人。如今,建华村实行村企合一的管理模式,现有6户企业,涉及建筑开发、建材加工、供热、物流等多个领域。2012年,村办企业共安置近600名村民就业,实现产值1.8亿元,集体收入2006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5万元。

二是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让先进文化陶冶村民情操。别看杜福合不会唱、不会跳,可他却对村里的文化建设情有独钟,舍得花钱。2009年,村里投资500万元建起一个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到2011年,由于市里统一规划,活动中心被迫拆迁。于是,在杜福合的倡导下,经村班子集体研究同意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他们又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一个规模更大、设施更全的文体活动中心。在这个活动中心里,有可容纳上千人的现代化剧场,有城里都少见的室内体育馆和远程教育电教室,每天有近百名村民来此参加活动。现在,建华村已成立了5个文艺社团,每年组织60余场文艺演出,参加人数达2万多人次。村民们说:“老杜这一手可真高明,让我们在村里唱着、跳着就把思想觉悟和幸福指数提升啦!”

几年来,杜福合心里装着群众,一心一意为村民谋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村民们总能看到他与村干部们忙碌的身影。正像村民徐吉福评价的那样:“我们的村班子在老杜这个班长的带领下真是好样的,一年365天基本上都在工作,就是年三十还要干上半天,晚上还要到各家去拜年。你说,这样的村官咱老百姓能不打心眼里拥护吗?”

对于自己所付出的艰辛,老杜并不在意。而真正让他在意的,是村办企业能不能再做大做强,以安置更多的村民就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是由数十座新楼组成的农民新村,能不能再打扮得更加靓丽、配套更加完善;是全村每年发放的1000多万元福利基金,能不能年年都有所增长;是全体建华村人,能不能永续过上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

每每谈及这些,老杜就会收起常挂在脸上的憨厚笑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致敬基层好干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