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一张珍贵的照片

2013年12月12日13:33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杨兆坤(左)讲述他父亲收到粟裕送的一张总前委合影照片的故事

蔡洼,皖北一个十分普通的村庄,它被载入史册是因为在淮海战役中,这里曾经有过一次几位历史巨人的聚会。在这个村庄的杨家院子里,淮海战役中著名的“五前委”留下了唯一的一张合影。这是一张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喜悦。当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人为总前委常委,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粟裕、谭震林为总前委委员,面对淮海战役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军已成强弩之末的大好形势,将领们此时的心情是高兴的。如今,这张照片在江苏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等地都能见到,使今天的人们得以重睹淮海战役总前委的风采。11月26日,采访组一行来到安徽宿州市萧县丁里镇胜利村(蔡洼村),探寻这张珍贵照片背后的故事。

探访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

26日上午,采访组一行来到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丁里镇胜利村,当地正组织人员对旧址房屋进行维修,旧址大门前方左右各栽有一棵石榴树。当年总前委开会用的屋内设有淮海战役陈列展览,总前委开会用过的桌椅、马灯、床、文件柜、水桶等部分实物保存完好。

“为了纪念淮海战役这一伟大胜利,解放后,萧县人民将蔡洼村命名为‘胜利村’。”今年57岁的胜利村党支部书记郑忠权介绍说,当时,旧址的主体建筑位于蔡洼村中心的杨家院子,为清末古建筑群落,房主是一位姓杨的开明地主,该主体建筑原为三排三进9个小院组成,共54间房屋,现东侧为三进院,中间和西侧皆为二进院,计48间。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时,将房屋分给了部分农民,因此房屋风貌有不同程度地改变,但基本保持了杨家院子原来的建筑格局。

“粟裕之所以把指挥部设在蔡洼村杨家院子,这是有原因的。”郑忠权称,粟裕率部到蔡洼村后,发现该村地势低洼,雨水多的时候,许多房子容易进水。所以,粟裕就把指挥部设在该村地势最高的杨家院子。同时,这家院子四周当时是一片芦苇荡,便于隐蔽。“那时,国民党可能知道华野的指挥部在这一带,每天都有敌军的侦察机在上空侦察。粟裕每晚在指挥部工作时,都是用高粱秸把窗户遮住,以防灯光外泄,引来敌机。敌机因找不到华野指挥部的准确位置,只好盲目丢炸弹,蔡洼附近的刘楼村经常被炸,而蔡洼村却安然无恙。”

总前委留下了唯一的一张合影

蔡洼村为何会成为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及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所在地?淮海战役中著名的“五前委”为何只留下唯一的一张合影?萧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文亚介绍的情况及在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陈列室里,有一篇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1997年回忆邓小平同志在蔡洼的一篇文章,为我们一一揭开了谜团。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接近尾声的时候,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领导中野和华野,统筹指挥淮海前线作战事宜和后勤工作,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人为前委委员,可能时,开5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3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

淮海战役总前委成立后,邓小平率中原野战军指挥部由河南永城移至安徽淮北濉溪县临涣集,后又移至濉溪县小李家村。这里更靠近前线,便于掌握战场敌情变化。

1948年12月15日,为了指挥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作战,围歼杜聿明集团,在华东野战军代司令、代政委粟裕的率领下,华野指挥部从安徽宿县孟圩子移驻萧县蔡洼村杨家院子,这里距中野指挥部小李家村只有50公里,粟裕住在与蔡洼村华野指挥部一墙之隔的村民杨志民家。

而早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黄维兵团即将全部被歼时,毛泽东于1948年12月12日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黄维兵团歼灭后,请刘陈邓粟谭5人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好在邱、李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由刘伯承将意见带到中央。”

12月17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从小李家村乘坐两辆美式吉普车赶到了蔡洼村。“当时,听说小平同志和伯承、陈毅要来,我们大家都非常兴奋。粟裕同志带着我们一块到村边迎接。”张震在文中写到,“小平同志一下汽车,就风趣地说:‘你们住那么大的村子,不怕国民党飞机把你们炸了?还是要‘怕死’一点。’说得大家哈哈大笑了起来。我赶忙插上一句话:‘现在蒋介石搬家都搬不赢,顾不上来炸我们了。’面对淮海战役已成胜利的定局、国民党军已成强弩之末的大好形势,大家笑得更开心了。”

第二天,谭震林也从山东兵团指挥所赶到蔡洼村参加总前委会议。这是总前委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也是唯一的一次。会议休息时,总前委在杨家院子里一起照了相,留下了唯一的一张合影,这就是那张著名的“五前委”合影,左起分别为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喜悦,使今天的人们得以重睹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战时风采。

会议结束后,刘伯承和陈毅直接从蔡洼村去了西柏坡,去向中央汇报工作,谭震林回山东兵团,粟裕留在蔡洼村继续指挥陈官庄地区的围歼战,邓小平返回小李家村。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中野、华野共歼敌55.5万余人,使国民党军在华东、中原战区的主力精锐部队丧失殆尽。

粟裕将总前委合影照片赠送给房东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在蔡洼村指挥战斗28天的粟裕,率华野于1949年1月12日离开蔡洼村,到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北望村休整,研究渡江作战计划。临行前,粟裕将总前委5人的一张合影照片,赠送给了他住在蔡洼村的房东杨志民。

“这张照片,现还保存在我大姑家。”胜利村村民杨兆坤是杨志民的儿子,今年57岁。他介绍说,其父杨志民兄弟姐妹四人,杨志民已于1997年去世,时年67岁。

杨兆坤介绍说,粟裕率华野指挥部到蔡洼村后,就住在他家。当时,父亲杨志民刚好18岁。“我大姑妈、小姑妈和父亲都是在解放前参加的革命。大姑妈杨允贞在一家军区医院工作,她与大姑夫程朝先认识结婚,还是张震说的媒。程朝先1915年生,福建省长汀市人。1932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月入党。张震介绍杨允贞认识程朝先时,张震任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而程朝先则是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手下的一个骑兵团团长,后曾任四川省江津军分区副参谋长(副军职待遇)等职,因病于2002年8月在安徽蚌埠逝世,终年87岁。杨允贞今年90多岁了,离休后,现住在安徽蚌埠军分区干休所生活。”

粟裕率部队离开蔡洼村时,杨志民也随华野参军入伍,在部队任文书。4年后,杨志民复员回到家乡,在附近的一所村小教书,后来到淮南煤矿工作到退休。

“后来,因我奶奶一直跟随大姑妈一起生活,所以这张总前委5人合影的照片,便由我奶奶带到了大姑妈家,至今还保存在大姑妈家。”杨兆坤介绍说。

(责编:石国庆、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