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衡水市委书记李谦:用好"改革辩证法" 闯出欠发达地区发展新路

王立志 韩现军 陈凤来

2013年12月12日08:41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用好“改革辩证法” 闯出欠发达地区发展新路

全面深化改革为衡水的后发优势赋予了新内涵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在衡水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市委常委会上讲到,贯彻落实好三中全会精神,要紧密结合衡水实际,将其具体化,要转变成衡水加快发展的精神动力。那么,怎样结合衡水实际,将三中全会精神具体化呢?

李谦:改革是衡水面临的最大机遇,衡水的出路就在于改革。紧密结合衡水实际,把三中全会精神具体化,我认为就是要全面统筹改革和发展的关系,靠改革、开放和创新,闯出一条欠发达、资源短缺地区加快发展的新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决定》,坚持了“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充满了用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辩证思维。对于衡水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而言,更是要用好“以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发展问题”的辩证法。多年来,我们在一片盐碱地上“种”出了一个农业大市,在没有资源、没有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支撑的情况下发展出十大特色产业,在一个县城的基础上打造了一个新兴的冀中南中心城市,过往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深化改革。同样,开创衡水更加美好的明天,根本出路也在深化改革。唯有深化改革,才能让欠发达地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刚到衡水时,有一些老同事老朋友和我开玩笑:李谦你在衡水工作好啊,没压力啊!本来基础就弱,资源又少,经济总量排全省最后,没有那么重的争先进位压力。来衡水工作一年了,我深切地感到,欠发达地区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发达地区小:加快发展需要只争朝夕、奋力追赶;深化改革需要自我加压、负重疾行。“压力山大”啊!但是,有一点又是我们最有信心的地方,就是我们欠发达地区干部和群众的精气神儿一点也不比发达地区少,改革创新的决心和办法一点也不比发达地区少,这就是我们最大最优质的“资源”。今年以来,在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速度下行影响加剧的情况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全部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贷款余额四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形成了逆势上扬、跨越发展的好势头。这充分说明了事在人为、信心是金。因此,我们在全市提出“强势开局、跨越赶超”,提出“提前建成小康社会,不拖全省的后腿”是有底气的。

通过改革打造发展“新势力”

记者: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衡水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无疑是衡水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

李谦:设立衡水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本身就体现着鲜明的改革思维和改革精神。这个举措突破了过去对欠发达地区给钱、给物、给项目等传统的扶持办法,在先行先试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力求让衡水在城乡统筹、金融改革、园区建设、要素资源的分配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成为全省改革的试验区、开发的先行区、创新的引领区、发展的突破区。

目前,衡水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这将是衡水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要用改革的精神,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全面推进试验区的工作,把它打造成为衡水跨越赶超的强力引擎。

记者:有人说,衡水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缺资源但是并不缺发展亮点,十大传统特色产业名扬四海,农业产业化风生水起,等等。其中,民营经济在衡水生机勃勃,人称是北方的“小温州现象”。衡水应该如何进一步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让民营经济成为发展“新势力”?

李谦:的确,民营经济活跃是衡水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可以激发出更多活力、创造更多奇迹的一支生力军。这几年,衡水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没有资源、没有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支撑的情况下,形成了丝网、玻璃钢、橡塑制品、采暖铸造、工艺美术等十大传统特色产业和28个产业集群,其中省级重点集群12个。但这些产业也存在企业规模小、分布分散、产品结构层次低、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深化改革。

一是我们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松绑,放开各种限制,完善政策措施。对照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全民创业、全社会招商和促进中小企业晋档升级的政策措施,再掀全民创业新高潮,努力推动个体工商户转企业、小规模纳税人转一般纳税人和规模以下企业升级规模以上企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万人市场主体由现在的271个发展到500个以上,新增规上企业500家以上。二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开放步伐。坚持国资、民资一起抓,内资、外资一起抓,资本、管理、技术、人才一起抓。三是强化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使高端生产要素、资源优先配置到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和企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档次和竞争力,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是加强技改创新,培养龙头企业,制定扶持办法,整合有限资金,对55家有规模、成长性好的特色骨干企业实施重大技改工程,加快产业升级。五是强化园区建设,整合路北工业聚集区、冀衡循环工业园区、桃城北方工业基地,组建工业新区,打造全市最大的产业聚集平台;整合景县、故城县两个工业园区为衡德工业园区,使之成为融合发展的新平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升功能完善的平台。

记者:武强“北大洼”成为全国农业改革示范区,为发展现代农业开辟了新路,衡水能否再多几个蒙牛入驻这样的大手笔?

李谦:农业是衡水的最大优势,也是衡水最大资源,全市粮食总产占全省的11%,人均占有量居全省第一,只有做好“农”字改革文章,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才能真正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活起来。我们比较早地抓了土地流转,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21.5%。接下来我们要求每个县都要抓3至5个土地流转的典型,土地流转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到2017年,全市2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要达到140万亩以上,家庭农场总数要突破3000家。与此同时,着眼于解决分散的小生产与统一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采取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种养业、把合作社建在村上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到2017年,全市农民合作社要超过8000个。

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改革

记者:前段时间,一些媒体曝光了武邑县公安局警员刁难办证群众的问题,市里对此进行了严肃处理,在衡水干部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您是怎样看待这个事情?

李谦:这件事的发生,说明我们的改革没到位,政府职能转变没到位,发展环境还不优。我们就以它为反面教材,把坏事变成好事,要求各执法、执纪,涉审、涉批部门深入自我解剖,举一反三,认真查摆,重点解决群众、企业办事难和办事成本高等问题。我们提出“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改革”,发现一类问题解决一类问题,积累一个经验定型一个制度,把改革落实到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上。

前几天我和杨慧市长专门到市里的审批大厅,与各部门同志一起逐项梳理审批事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不需要市级审批的,能直接面向基层、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活动事项,一律下发到县甚至乡镇,目前已有102项审批事项下放到了基层,在全省最多。同时在各涉审、涉批部门专门成立服务中心或科室,由一名局级领导主抓,规范审批程序,再造审批流程,实行全程代办制、领办制和首办负责制,以及并联审批、一站式审批等,缩短审批时限。对涉及发展环境的举报,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而且是顶格处理,决不迁就,目前已公开处理了61名干部。

记者:您在多个会议和场合都给大家讲“舍得”的道理,您为什么要反复讲这个理念?

李谦:这个问题在衡水比较现实。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然会对某些地方、某些部门产生影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舍得意识、进退意识,对战略投资者要舍得给予,学会用眼前利益的“舍”换取长远利益的“得”,用暂时的“退”,换取将来的“进”,即使“忍痛割爱”也在所不惜。

衡水的发展需要一支创新意识强、改革办法多、敢打硬仗大仗的干部队伍。我们相当一部分干部还存在着自卑、保守、唯资源论等陈旧观念,一说起欠发达的原因,往往会列出一长串的客观理由。所以我说,衡水经济的落后,首先是由于干部的观念落后。抓改革,首先要“改革”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我认为这是衡水改革的一大突破口。我们提出了让各级干部“敢与落后说不”,“敢与倒数第一说再见”,激发大家干事创新的理想与激情。同时也改革了考核办法,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主要指标进行增量排名,并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从体制上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