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作为最基层一级政府,镇里“一把手”究竟是个啥状态?且看记者亲历

镇党委书记的一天

王洪涛

2013年12月12日14:51   来源:大众日报

原标题:镇党委书记的一天

11月28日,记者收到临沂市沂水县黄山铺镇党委书记何长平的一条短信:田家旺村赵姓村民与村委债务问题已解决,村委偿还了村民2750元债款,双方表示满意。

事件追溯到11月15日,记者跟随何长平,近距离观察了这位镇党委书记的一天。

领导方式:刀子嘴豆腐心 发脾气促进度

早上7点40分,离上班点还差20分钟,何长平已到了办公室,这个“节奏”他已保持了6年。他掏出手机,翻看着备忘录:上午县政协主席来督查教育交通等工作,下午要走访镇里引来的4个项目,之后参加全县重点招商项目调度会。

记者的采访接连被打断,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先后有9件事找上门来要书记“定夺”,涉及项目招商、矛盾调解、会议接待等。

9点30分,何长平陪县领导督察村级公路网化工程。4米宽的公路穿村走巷,涉及全镇45个村,共53.7公里,仅用两个月就修成了。为了推进工程,何长平没少训人,“一些干部也拖拉,不训人恐怕没这么快。”

在记者眼中,何长平斯斯文文;但在宣传委员刘英杰看来,他训起人来,嗓门提高八度,整个楼都能听得见。而镇长师立功说,他刚调任黄山铺镇副书记时,“前3个月挨的训比我前16年还要多”。干部们也明白,“书记是刀子嘴,豆腐心,对事不对人。”

在当晚的每周党委政府联席会上,一位干部说,土地复垦拆迁新建安置房,还有7户没建起来……话还没说完,何长平火了:“天越来越冷,你让老百姓住哪儿?无论你用什么法子,月底必须建好!”

散会了,记者看了下表,时间已指向22:20。会后,何长平直言:“基层工作急难险重,有时候不训人,很多工作就推动不下去。”

日常工作:接待不再拼酒 一线扶持企业

中午12点10分,县里督查工作结束,一行人在镇政府食堂就餐。按照惯常的套路,上酒自然没得说。结果没人提酒的事,连以茶代酒“表示一下”都没有,17分钟这顿饭就结束了。

“放在以前,喝酒是项工作。”但对不擅饮酒的何长平来说,“喝酒是一项痛苦的工作。”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他轻松了许多。

不喝酒,上级领导尚可理解,但会不会影响招商引资工作?记者了解到,在沂水县重点打造的千亿级庐山化工园区,光何长平引来的4个项目产值就达到200个亿,占了1/5。

下午1点,记者随何长平逐个登门拜访4个园区企业,问进度,问困难。在沂通石化,老板李长岭老远就打着招呼,“工厂的设备他比我还熟,简直能当车间主任了。”

“咱是不拼喝酒拼服务。”何长平笑言。

看得出,招商和项目的“分量”在何长平工作中是个“大头”。全镇有700多口人吃财政饭,每年工资支出就在3500多万元,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支出,每年需要1000多万元,钱从何来?一个数字很说明问题:截至11月,黄山铺镇地方财政收入5260万元,其中80%是靠招商引资带来的。

执政理念:踏准政策的点 不欠百姓的账

4个项目看下来,到了下午3点了,何长平赶到县里参加重点招商项目调度会。

各种会议、领导视察,也曾让何长平分身乏术。八项规定出台后,会议“起码减了3成”。

这让何长平有了更多时间。县里的调度会一结束,他就赶往黄山铺社区,9栋安置楼正在紧张施工。建好后,9公里外的段家沟村、许家沟村将整村搬迁过来。何长平说:“这叫‘飞地’安置。算是对人的城镇化的一种探索。”

此前,镇里进行了全村入户调查,98%的村民同意搬迁。也有村民有异议:“种地远了,怪麻烦的。”

何长平显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认为“种地前后也就一个月,远点不打紧”,而且他有更长远的解决方案:镇里即将建成两个产业园,到时候居住在社区,就业在园区。

说话间,何长平接了个电话,是田家旺村一赵姓村民打来的,反映14年前村委借了他5150元钱,到现在还有2750元没有还。他要求镇里给解决,否则就上访。何长平当即表态:“这件事儿,我们调查清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他放下电话对记者说,群众事儿无小事,咱不能欠老百姓的账。

基层升迁:珍惜现有岗位 希望做出成绩

一天下来,何长平不知要接多少电话。其中除了工作电话,时不时有朋友会问起:“老何,有动静了吗?”“快提拔了吧?”

这样的关心,让何长平无从回答,他只能笑着打趣:“我也不知道时间表。”

在近几年沂水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中,何长平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过了年就是第6个年头。

从秘书、组织委员、副书记、镇长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他,特别珍惜现在的位置,“一个干部干‘一把手’的时间,非常少也非常短暂,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在这个位置上能做出成绩,看准了就全力以赴地干好。”

干了近6年的书记,何长平给黄山铺镇带来了一连串荣誉。仅2012年,黄山铺镇就包揽了镇域经济发展先进乡镇一等奖、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工业和民营经济工作先进乡镇等22项荣誉。

对自己的“升迁”处之淡然,但对班子成员他却上心。去年8月镇里一次向县里推荐了5名干部,均获提拔,其中1人提任其他镇书记,1人提任本镇镇长,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3个月挨的训比16年还要多”的那位。这令何长平颇为自豪而津津乐道,“干部成长就是这样,如果落下了一年,有时就意味着落下了一辈子。”

【记者手记】

“迎来送往、吃吃喝喝”、“趾高气扬、简单粗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提起基层干部,一些人心目中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白描画像。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基层干部真实的一面。

也有“迎来送往”的考察团,但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实实在在地推进工作。这样的视察,基层鼓掌欢迎。也有“呵斥训人”这种工作方法,但面对县里的20多项年度考核指标,这却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只要对事不对人,就不怕得罪人。挨批最多的提拔当了镇长,看来此言不虚。

面对考核压力,记者观察,乡镇领导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生产一线、施工现场和参加县、镇工作会。这样的工作状态已是基层“常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致敬基层好干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