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据12月10日《宁夏日报》)
《通知》的8条内容,简明扼要,集中起来体现了一个鲜明的导向:今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评价政绩、推动工作,都要凸显以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和要求。
其实,GDP只是一个客观指标,用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财富积累程度,指标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些地方政绩考核导向的偏差,GDP逐渐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第一指标”和“主要指标”,被称作是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导致不少领导干部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GDP是硬道理”,唯GDP倾向日益严重。
在这一“指挥棒”下,有的地方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增长的效率与质量;有的一味追求经济发展指标,忽视资源、环境等对经济发展的可承载能力,甚至盲目上马“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项目;有的以GDP取代一切经济工作,忽视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如果任其长此下去,经济规模或许是上去了,但土地、河流、空气却被污染了,治污、维稳成本将激增,人民生活也不会幸福。
领导干部的政绩,说到底,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群众的过硬政绩。这次改进地方政绩考核工作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强调考核“要看全面工作,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
无论是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民生优先,还是绿色发展、服务型政府,全面小康社会展现的图景令人期待。但是,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还必须依靠新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引领。因而,此次政绩考核导向的新变化,对唯GDP倾向的纠偏,对于处于改革深水期、经济转型攻坚期的宁夏意义重大。
有什么样的政绩考核导向,就有什么样的施政行为。根据中央精神,各地各部门应牢固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联系实际,设置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标,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纠正“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偏向。引导各地各部门从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向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转变,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发展观念,激励领导干部多做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真正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