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曾庆红:把握全会精神实质 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2013年12月07日15:02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把握全会精神实质 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为期5天的市管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于12月6日在市委党校结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庆红主持结业式。她指出,全市上下要以这次培训为起点,认真把握全会精神实质,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曾庆红表示,市委对这次集中学习培训高度重视,部署周密。专题培训班主题突出、内容系统,师资高端、报告精彩,规模宏大、覆盖广泛,学习务实、学风端正,学员们普遍表示收获很大。

曾庆红指出,通过这次专题培训,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对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方向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对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曾庆红强调,全市要结合本次培训工作,进一步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要切实抓好各层各级的学习培训工作,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准确领会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要继续吃透全会精神,在学习中联系工作实际思考问题,做到融会贯通、学用结合。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动力,全力做好岁末年尾各项工作,谋划好新一年的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记者 罗静雯)

部分学员发言

我市市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部分学员发言摘登

编者按

12月2日至6日,我市举办市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全面解读全会精神。通过培训和讨论,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领会了中央精神实质,明确了下一步发展思路。在此本报特整理摘登部分学员发言,为全市上下更好贯彻中央和市委的要求提供借鉴。

用改革精神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巴南区区委书记 李建春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一体发展,必须明确城市与乡村的主体功能,必须划分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这样才能保证城乡一体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结合巴南城乡一体发展实践,我们重点要抓好三件事。

一要用好规划空间。坚持集约、节约原则,有效利用规划空间。一是实现规划“两个全覆盖”。按照功能明晰、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域规划、分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方案,实现区域规划全覆盖;在镇街落实规划管理和“两违”查处职能,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强化规划对城乡一体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作用。二是探索规划动态管理机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做实规划平移机制,通过“置换时空”,即不同性质用地的置换和近远期用地的置换,保障城乡一体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实施。

二要改革财政体制。按照三中全会“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要求,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实行以人均财力为基础,根据功能分区定位和主体功能建设任务,特别是要按照巴南城乡一体发展“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匹配相应财力,建立对生态建设转移支付的财政机制,构建起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财政体制。

三要调整考核导向。要按照巴南“一带三区”四大板块的功能分区,突出导向性,体现差异化,将建设发展实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对重点开发区域加强开发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考核;对生态经济区加强城乡一体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的考核。

走生态涵养发展之路 保库区青山绿水之本

开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何 毅

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域,是市委、市政府落实全会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渝东北地处长江上游核心地带,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只有走生态涵养发展之路,才能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

开县处在三峡库区和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地理位置决定了生态涵养的使命,必须保护好自然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但是,独特的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又让开县具有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特色优势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的明显优势。为此,我们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理性地选择了“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对有条件的城镇、工业园区等区域进行重点开发,对特色产业基地、特色工业园区、城镇规划区、能源基地、旅游景区等重点地区进行点状开发,引导特色产业向园区和基地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美丽乡村集中,促进产业、人口、城镇等的合理分布和集约发展,有利于面上环境的保护和减压。开县因此将原来的工业布局收缩调整为集中发展赵家工业园区和浦里工业新城,将全域农业开发调整为集中发展“1+4+5”特色效益农业园区。

推进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要探索构建政府层面、流域层面、市场层面三位一体的生态涵养补偿机制。要建立长效管用的污染治理机制。要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要求,突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产品功能,坚持不懈地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要有效控制化解污染存量、减少污染增量,切实解决制度缺失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坚持国企市场化改革及转变政府职能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 胡际权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扎实推进。

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与民营、外资不是“天敌”,不是你进我退,而是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发展。实现方式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5条路径:一是积极引入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推动绝大部分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2/3以上企业集团及其所属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二是推进企业整体上市和主营业务上市,目前全市已经上市12家,下一步推动形成20家左右整体上市公司,竞争类企业80%以上的国有资本实现证券化。三是在铁路、高速公路、轻轨、水务等领域推出一批重点项目,引入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四是推动国有资本与各类资本融合发展,促进市属国企与央企、外省市国企、民企、外企相互持股和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五是促进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今后国资委主要关注资本的回报,而把资本的运营过程交给企业。将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机制,改组或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同时科学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实施分类监管。

加快两江新区改革创新 打造内陆开放重要门户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汤宗伟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纳入重要的改革内容,为两江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着眼内陆开放,两江新区将加快“四大建设”。

一要建设内陆开放大通道。围绕“一江两翼三大洋”开放通道,到2015年:一是完成江北机场三期建设,形成内陆最大的复合型枢纽机场。二是完成果园港及后方物流基地建设,建成内河航运最大的综合性水港。三是建成渝新欧铁路团结村与果园港铁路联线,实现渝新欧与长江最大港口的无缝对接。四是完成重庆火车北站扩建及渝利、渝万铁路、复盛枢纽站建设,形成水陆空立体综合性交通网络体系。

二要建设内陆开放大平台。提升完善辐射西部的两路寸滩“空港+水港”保税平台。建成辐射长江上游的以离岸金融结算为龙头、以银证保和创新金融为重点的江北嘴金融平台。建成以推动重庆、辐射周边发展的鱼复、龙兴、水土、空港、北部新区为载体的250多平方公里工业、商务、物流、研发用地的产业平台。建成以会展业为龙头,带动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内陆最大的悦来会展平台。建成亚洲最大的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及大数据处理为重点的信息平台。

三要建设内陆开放大产业。重点形成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三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5000亿汽车、4000亿电子信息、2000亿高端装备的龙头带集群的产业体系。

四要建设内陆开放大环境。积极营造与国际接轨的政务商务环境,将两江新区打造成为发展上宽松、政策上优惠、机制上灵活、服务上高效、配套上完善的内陆最佳投资目的地。

把牢高校发展方向 为改革发展汇聚正能量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邓卓明

高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者,也是各种社会思潮交织交锋的重要场所。我们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为改革发展汇聚正能量。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国家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当顺应改革发展要求,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人格品格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统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结合。要围绕国家改革发展和市场需要,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解决好人才培养脱离市场需求,与社会发展和行业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要构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格局,使人才培养助推改革,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

高校还必须以三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观点去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培养一批理论研究骨干,努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备、与党同心同德、能够引领时代发展和社会风尚的理论家、思想家,为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作贡献。

高校担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培养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思想文化杰出人才,推动传承创新。在网络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应进一步增强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着力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引导师生秉持科学精神、信守学术道德,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和环境氛围。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罗静雯采访整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