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轩
海口舰是我人民海军的骄傲。 通讯员 高毅 摄
战舰资料
入列时间:2003年10月30日
装备情况:
是我人民海军首艘装备雷达、导弹、反潜等先进信息化设备的战舰
光荣榜单:
出色完成30多项重大任务,曾连续航行124天不靠港,创世界海军新纪录
2012年12月8日,深圳蛇口港码头,习近平主席健步登上南海舰队海口号导弹驱逐舰视察,让这艘被誉为“中华神盾”、开创人民海军多项第一的新型战舰,再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组建10年来,海口舰历任官兵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始终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不懈追求,出色完成演习演练、护航、出访等30多项重大任务,在深海大洋犁出了一道壮美航迹: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1次,在国际海事组织第26届大会上被授予“航运和人类特别服务奖”。
十年荏苒,一任任海口舰官兵在浩瀚大洋里追逐着中国梦、强军梦,铸就起共和国的海上“神盾”。
中华神盾 忠诚铸就
2003年10月30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再添“撒手锏”———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海口舰正式入列。从诞生之日起,海口舰就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关注。胡锦涛、习近平两任军委主席先后亲临海口舰视察,总部、海军各级也对海口舰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执掌国之利器,必须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不论时代怎么变,军魂不能变;不论航行到哪里,党旗不能丢。”海口舰政委田春雷告诉记者:“10年来,听党指挥的信念在官兵心中始终坚如磐石:新舰员上舰,铸牢军魂意识是他们的第一课;每次执行任务,成立海上临时党委是雷打不动的铁律;每当发生险情,党员骨干总是冲在最前面。”
海口舰副舰长李殿军,在战舰厂修期间不分昼夜铆在舰上监督工程质量。某天深夜,正伏案核对工程单的他小腹剧痛猝然昏倒,最终被诊断为前列腺癌晚期,住院仅18天就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战舰。
李殿军用生命点燃的火炬,激励着海口舰官兵勇往直前。周帅,奋不顾身扑灭燃气轮机箱内的大火;王保德,顶着9级风浪把自己绑在桅杆上排除天线故障;黄德勇,一边吐一边疏通舰艇管路……
春来起征程,冬尽未解甲。2012年全年,海口舰在海上航行近10个月。不少官兵不仅没有休假,甚至家属来队面都没见上就又踏上返程列车。春节前夕,又一项重要任务下达给海口舰,还没开始动员,当晚舰党委就收到100多名官兵的请战书,表达的只有一个愿望:只要圆满完成任务,不休假也值得!
在忠诚基因的激励下,海口舰的将士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军人的责任担当和家国大爱:海口舰副政委罗峰的妻子因罹患淋巴癌不幸去世,他因在海上执行任务未能及时赶回;四级军士长邹雷,因执行任务5次推迟婚期,他答应补办的婚礼至今仍未兑现……
据统计,10年来,海口舰共有36名官兵因任务推迟婚期,19名官兵没能亲眼看到孩子出生,7名官兵在亲人离世时缺席……
他们尽管难以尽到作为儿子、父亲、丈夫的责任,但他们无愧于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他们把对亲人的爱深深藏在心底,却把最炙热的爱捧给日夜厮守的“钢铁情人”。在官兵的悉心呵护下,每次重大演习、实弹射击,海口舰的装备都是故障率最低、打得最准。
信息战场砥砺实战刀锋
海口舰是海军首艘装备先进雷达、导弹、反潜等先进信息化装备的战舰。巡航柴油技师王东,从老舰艇调到海口舰第一天就傻眼了:过去那套“眼看、耳听、手摸”的设备检修方法,在全自动电脑控制面前全然派不上用场。盯着厚厚的外文资料,他刻苦钻研两年多,终于全部熟练掌握了所有参数背后的设备运行。
海口舰防化区队长翟俊过去在051型驱逐舰服役,来到海口舰后,“各种装备让我感觉从二战时期穿越到现代”,全自动信息化装备让他既感慨海军装备发展的迅猛,又深感学习新知识的紧迫压力。
未来高科技战争,不仅是高新装备的较量,更是高科技人才的比拼。历届海口舰党委都深刻认识到一个道理:要充分挖掘新装备战斗潜能,必须培养一批高科技人才。
为此,舰党委制定出台了《人才培养远景规划》,开办“水兵夜校”和“神盾书屋”,成立训练课题攻关小组,建立军地联合培训机制。他们还每年拿出专项经费,给进行专业技术创新的官兵购买学习教材和设备;开辟技术革新工作室,方便官兵进行技术革新、战法研究。
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个奇迹。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激励下,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成为装备和战斗力技术革新的中坚力量:
副炮指挥仪班长朱举彬上百次试验,创新采用某型雷达给副炮下达目指,使副炮抗击效能提高;
主炮班长李明对主炮供电系统进行改造,使主炮攻击时间缩短,为舰艇对海攻击赢得了先机;
舰空导弹分队长胡慧在深入分析导弹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对导弹作战流程进行重新修改、规划和简化,使导弹攻击时间缩短,显著提升了某型导弹系统的反应速度。
……
人舰合一,海口舰长剑出鞘,用一次次优异的战绩让“中华神盾”威名远扬。
去年初,与潜艇鏖战数天的某支队2艘舰艇频频失手,导调组决定,让海口舰加盟“猎鲨”行动。
临危受命,不负众望。仅交手三个回合,海口舰就成功将潜艇锁定。对抗结束,海口舰官兵又创新出2项新战法。
“未来仗怎么打,今天兵就怎么练;哪些招法管用,就练哪些招法。”海口舰舰长李辉告诉记者,每次组织实战化训练,他们都把这些高难度战法训法作为主打科目,贯穿到每次重大演习演练任务始终。
10年来,海口舰后有200多人次在舰队、支队组织的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10余名官兵在海军比武中夺得金牌,涌现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海军十杰青年”邹福全,“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邵曙光,“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周帅,全军优秀士官皇甫晓伟、王东为代表的优秀人才群体,为核心军事能力提升注入了新活力。
深蓝舞台打造靓丽名片
2008年12月26日下午1时45分,海南三亚某军港,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海口舰与武汉舰、微山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解缆起航,拉开了中国海军护航亚丁湾的序幕。
这也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被视为中国发展“蓝水海军”的又一信号。
首次亮相亚丁湾,海口舰就创下了多项人民海军新纪录,圆满完成了41批次212艘中外船只的护航任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海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信心和能力。
执行首批、第十批亚丁湾护航任务,代表中国海军首访莫桑比克、出访泰国、停靠香港…海口舰近年来频频亮相深蓝舞台,以和平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打造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09年2月5日,海口舰接上级命令,到索马里霍比亚附近海域,接护将被海盗释放的渔船“天裕8号”。狡猾的海盗接连换了几个释放地点,海口舰连续4天高速运转,最终在肯尼亚外海找到被劫持80多天“天裕8号”。在见到中国海军那一刻,渔船船员喜极而泣,在船头挂出巨大的“感谢祖国,祖国万岁”!
参与接护的三级军士长周帅说,当天正值元宵节,海口舰自身已100多天没有靠岸补给,但看到“天裕8号”油料、食物甚至船员衣物都被被海盗洗劫一空,海口舰还是决定全力救助。当时风急浪高两船无法靠泊,海口舰创造性地在漂浮状态下展开拖带补给,为“天裕8号”送去60吨燃油和相关药品,还将节省下来准备过节的牛奶、罐头、汤圆以及官兵自己的衣服、鞋子等,通过缆绳送到“天裕8号”。军医则在浪高三四米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跳到渔船上给船员检查身体。为了感谢中国海军,“天裕8号”则把历经生死才捕到的深海金枪鱼,一条一条用缆绳送到海口舰上。
“那个风浪之夜特殊的元宵节尽管辛苦,却让我们深刻的理解了一个强大的海军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意义。”周帅回忆道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安全、高效、负责”的名声日益远播,新加坡、塞浦路斯、利比亚、希腊等国家商船纷纷舍弃“国际推荐通行走廊”,主动要求加入我护航编队。海口舰因此获得了护航各国海军的赞美:印度海军军舰上的军官用中文向海口舰表达敬意;丹麦"L16"阿布萨隆级多功能支援舰主动向海口舰敬礼;德国军舰向海口舰发出灯光信号致敬……
传递和平,交流友谊,收获的是喜悦。出访泰国时,泰国民众自发组织送来泰国特产、水果;出访莫桑比克时,一位当地华人听说中国军舰来访,早早地驾驶游艇到海上迎接,跟随他们进港、停靠;中国海军、欧盟508编队、美国海军、俄罗斯海军……不同肤色的海军将领在大洋上握手,坦诚而友好的微笑中透露出信心与力量。
2012年8月,海军为海口舰记集体一等功。2009年11月,国际海事组织第26届大会,隆重授予中国海军海口舰“航运和人类特别服务奖”。
海风轻拂,即将再上征程的海口号导弹驱逐舰犁波耕浪驶向远方,战舰再次奏起熟悉的战歌:“肩负大国责任,凝聚世界目光,中国海军书写历史辉煌……”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