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先锋人物>>致敬基层好干部>>事迹报道

生命为了丰收的执着——追记安陆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植保站长周小贺

2013年08月23日11:26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生命为了丰收的执着——追记安陆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植保站长周小贺

  他心中也爱“黄金”“白银”,农户田里金黄的稻穗、雪白的棉花是他的最爱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地位、权势、真金白银才是价值的体现。而在周小贺的眼里,金黄的稻穗、雪白的棉花才是他最爱的“黄金”和“白银”。

  农业系统工资待遇低,这是县市一级不争的事实。

  上世纪90年代底,农技中心干部职工工资最高没有突破140元,许多人外出打工,昔日的很多同事脱下“农袍”,另谋高就,但周小贺没有走,他认为,都走了谁来搞农业技术推广。

  其实,他也动过心,也有过下海致富的机会。2006年,因生活所迫,禁不住武汉经商朋友和家人的劝说,他收拾好行李准备到武汉和昔日的同学一起做生意。在火车站排队购票时,他的手机响了,是一个种粮大户向他求助。他耐心地在电话里帮忙分析了情况后,说自己要出去了,以后有事可以到植保站找其他人帮忙解决。种粮大户听到后,告诉他:“周站长,你不能走啊!我们离不开你!”

  听到这句话,他心里变得异常沉重,最终放弃了外出的念头。回到家,妻子便责怪他不该放弃这么好的机会。这时他没有埋怨妻子的责怪,而是告诉妻子“别人是搞经济工作的,他们姓‘商’,我是搞农技工作的,我姓‘农’。经济工作不是我的强项,去了别人也看不起,我还是踏踏实实地搞我的专业吧!最重要的是这边的情况我熟,农户也离不开我,我不能走!”最终,妻子看到他铁了心不走,也就打消了“逼”他下海的念头。

  在周小贺的帮助下,很多农民都走上了致富道路,但他一家三口却还挤在70平米的老房子里,过着清贫的生活。昔日的同学很多都离开的农技行业,只有他始终坚守在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矢志不渝地实现着自身的理想和价值,兑现着自己许下为群众办实事的诺言。

  面对不解的目光,他总说:“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我最大的快乐,只要我的付出,能为农民群众带来收获,我就无怨无悔,不需要任何回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十年农业战线的工作,周小贺的付出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一致肯定。他先后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他四次获评全省、农业厅植保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获评孝感市和安陆市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3年7月,他被安陆市委表彰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一次次荣誉,一个个称号,一块块奖牌,记载着他在平凡岗位上的辛苦创业,记载着他在基层科研阵地上的成长历程,记载着他在平凡岗位上的光荣业绩。

  “我是一名普通的植保工作者,惊天动地的壮举与我无缘,我只是将农民群众当作我的亲人,用我的青春,我的知识铺就他们艰辛的致富路,实现我在平凡岗位上为民增收做贡献的诺言”。面对荣誉和掌声,他的话显得淡定而平静——因为对他而言,最大的价值只体现在老百姓田里金黄的稻穗上!

  他走了,带着对亲人的不舍,带着对安陆三十万农民的赤诚,带着对大地母亲的眷念,走在自己钟爱的事业上,用身体和灵魂,永不停歇的走着。

(来源:新华网)

上一页
(责编:乔业琼、秦华)
相关专题
· 致敬基层好干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