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本报特派采访组一行追寻小平同志足迹,来到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阎集乡张菜园村。走进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的大门,满园皆是枝叶繁茂的栗子树和果实累累的柿子树等,俨然一个"花果园"。
1948年12月31日,淮海战役总前委由安徽省宿县转移至河南省商丘县(今商丘市睢阳区),司令部就设在了这里。之后的83天时间,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等人在该村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战斗。
小平同志给的锅巴,香!
张宜平从小就住在张菜园村。“解放军来之前,村民跑走了一大半,后来听说来的是解放军,还给大伙儿管饭,就都回来了。”邓小平来到村子时,张宜平仅有6岁,但却对那位个子不高、操着四川口音的首长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小平同志是坐着吉普车来的。当时,我们小孩没见过汽车,觉得稀罕,纷纷追着车子跑。”张宜平陷入回忆之中,脸上不觉露出笑容,“他很喜欢孩子,见大家追在后面,就让司机老马开着车在村子里慢慢转悠,和大家转圈圈玩。”
小平同志喜欢孩子,常把小饼干、糖果等分给孩子们吃。“我当时最喜欢吃小平同志给的锅巴,香!那个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住着解放军,解放军都自己打地铺。”张宜平说,孩子们能随意地进出司令部,却不知道小平同志住在谁家。只是每天傍晚,都能见到小平同志在村子东头的小树林里散步、锻炼身体。
“住在村子的83天里,小平同志每户人家都去过,谈谈心、问问农户的情况。”小平同志也曾去过张宜平家。
旧址的文物是我生命的全部
1963年11月,张菜园村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被确定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该处建设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委司令部旧址共有房屋23间,占地约30亩。为了管理好这处旧址,商丘市睢阳区文化局和阎集乡政府找到了张宜平。
“小平同志在这里指挥过战斗,换来了我们的好日子,我有责任把小平同志工作过战斗过的地方守护好。”弄清自己的任务后,从小就对小平同志怀着特殊感情的张宜平当即表态,一定保护好旧址!这一守护就是26年。
张宜平和老伴一起住进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大院,日夜守护。那时候,院子里杂草丛生。“有时睡觉醒来,一睁眼就能看到长虫在床前爬来爬去。”张宜平和老伴把杂草割了个遍。
“从1995年起,我开始种果树。”张宜平告诉记者,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大院里现在有60多棵果树,一到夏天,满院子都掩映在绿色之中。
从接受守护任务至今,张宜平的生活就是每天早晚把整个院落巡视一遍,然后再把院内打扫一遍。几年前,由于旧址未能得到及时修缮,一些房屋的山墙出现了裂缝,屋顶出现了坍塌。为了保护好旧址,张宜平还曾将自己家中准备盖房用的木料拉来顶着。
9年前,老伴离开人世,张宜平也没有离开旧址,跟着儿女享清福,反而和孩子们分家,自己一个人仍然坚守着最初的承诺。
如今,小平同志曾用过的桌椅和油灯都还很好地保存着。“旧址文物是我生命的全部,我还会用后半生的精力守护它。”张宜平说。
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