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08: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由于奶牛养殖效益较低,家庭散养加快退出,奶牛数量有所减少。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有的地方年产5吨的奶牛利润平均仅有1600元,以家庭劳动力每人饲养5头产奶牛计,年收入仅8000元,约是同期外出打工收入的1/4。
“这两年牛肉价格持续上涨,不少养殖户干脆把奶牛当作肉牛卖,规模奶牛场淘汰力度加大,也导致了奶牛的总存栏数下降。”谷继承说。
吕淑琴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国际乳品企业相继出现问题,使一些以进口原料为主的乳制品企业转向抢购国产奶源,无形中也加剧了生鲜乳供应偏紧的局面。此外,生鲜乳供应偏紧的原因还有季节性影响,冬季奶牛总体进入产奶淡季,而消费却进入旺季,供需矛盾加剧。
应改变“重生产、轻奶源”
养了十几年奶牛的孙燕侠告诉记者,这些年饲料成本、人员成本等“蹭蹭”往上涨,可原料奶的价格却上涨空间有限。
孙燕侠逐一细数:“10年前,一斤饲料0.32元,现在每斤1.2元;牧草250元—300元/吨,现在1200元/吨。饲养员10年前的工资是300元/月,现在2800元/月,挤奶工的工资达到3500—4000元/月;兽医10年前月工资500元,现在请个技术好的要8000元。”
那原料奶的价格呢?孙燕侠说,10年前的收购价为1.8元—2元/公斤,去年的价格为3.6元—3.8元/公斤,今年8月份起,每公斤原奶的收购价才涨到了4元—5元/公斤。“按照去年的价格,养奶牛真的不赚钱,好几次我都坚持不下去了,想退出。”
吕淑琴建议,从长远来看,应着眼于发展“一体化奶业”,鼓励乳企自建奶源基地、养殖企业自建乳品加工厂,改变长期“重生产、轻奶源”的产业发展失衡局面。
谷继承说,增加奶牛存栏、提升单产水平,都将有助于缓解生鲜乳供应趋紧的状况。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对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通过科技应用和改善饲养管理,努力提升奶牛单产水平。(记者 冯 华)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28日 04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