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西藏专家学者热议《精神高地耸立世界屋脊》时表示

让“老西藏精神”永葆青春

2013年11月28日13:10   来源:西藏日报

原标题:让“老西藏精神”永葆青春

新华社播发的《精神高地耸立世界屋脊——新时代西藏共产党人风采》长篇通讯,在我区专家学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老一辈进藏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为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时期,要以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艰辛的责任和勇气,坚守这片“精神高地”,让“老西藏精神”永葆青春。

在西藏藏医学院教师张莉红看来,相比老一辈进藏人员当时面临的艰难困苦,如今,西藏的条件已经好了很多,新一代西藏工作者必须同心协力共同建设好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让她越来越美丽。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老西藏精神”才会在新一代的西藏工作者心中生根、发芽;正是秉承这样的信念,才会有更多人为西藏的美好未来作着自己的贡献。

西藏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达瓦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时代主旋律,离不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老西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众多建设者为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纵观西藏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便是“老西藏精神”推动西藏教育事业不断向前的一个缩影。“西藏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西藏大学的前身就是十八军创办的藏文干部训练班。1951年的11月,就在这片叫仲吉林卡的树林子里,战士们把黑板挂在树上,用背包做凳子,放下枪,拿起笔,象小学生一样一笔一画学习藏文,他们立志要做的是让新中国的春风吹遍世界屋脊的每一个角落。当时的西藏,没有任何现代意义的教育和工业基础,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达瓦说,后来,为了做好民族、宗教、统战工作,为了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藏文干部培训学校更名为西藏师范学院,从培养师资开始,让百万农奴的后代有机会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也为西藏的基层输送了大批藏族、汉族、门巴族等各民族人才。而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综合大学的需求产生,西藏师范学院也于1985年更名为西藏大学。

西藏大学教研室主任达瓦次仁是一位有着20余年教学经验的“老西藏”,他与教研室的其他12位老师负责起了全校的公共藏语文教学工作,科研、教学、编写教材的压力让他们常常通宵达旦,“新时期对藏语文的需求有了变化,也促使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没有合适的教材,我们就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没有教具,我们就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在日常的教学科研中,老教师发挥起了“传帮带”作用,除为年轻教师传授业务经验外,还将“老西藏精神”的优良作风代代相传。

近年来,老十八军战士和李素芝等先锋模范人物多次走进校园,与学生们交流座谈。让“老西藏精神”在年轻一代学子身上“焕发青春”,也是西藏大学长期坚持的理念。围绕“老西藏精神”开展的一系列征文、演讲、看电影等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帮助学生树立起了艰苦奋斗、立志扎根西藏的信念。

因信仰而忠诚,因使命而开拓,因责任而担当。我们相信,“老西藏精神”将会在西藏这片土地上永葆青春。(记者 晓勇 见习记者 廖云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