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改革开放 中国人越来越富

张峥

2013年11月26日10:5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199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周年

  邓小平: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回旋余地没有,怎么能行?农村政策、城市政策,中央要清理,各地也要清理一下,自己范围内能解决的,先解决一些。总要给地方一些机动。

  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20多个年头。20年多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7亿元人民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20多年来,GDP年均增长超过9%,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在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的今天,我们仍然忘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998年12月18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说:“在回顾20年辉煌历程的时刻,我们深切怀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没有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邓小平说,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民们却说,没有邓小平,改革是搞不起来的,即使搞起来了也会夭折。农村改革所以能成功,靠的是邓小平的支持。

  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状况,对农村的体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说,1958年“大跃进”一哄而起搞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吃大锅饭,带来大灾难。“文化大革命”就更不用说了。近20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中国的农业问题太严重了。

  特别是中国农民的贫穷生活,给这位70多岁的老人很深的感触。邓小平这样动情地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我们的人民太好了。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还能忍耐多久,很值得我们注意。我们的人民忍耐性已经够了。我们现在必须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养3只鸭子是社会主义,5只就是资本主义?

  1978年1月底至2月初,邓小平出访尼泊尔,途经成都时作了短暂停留。在听取了中共四川省委汇报工作后,他说:农村和城市都有个政策问题。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回旋余地没有,怎么能行?农村政策、城市政策,中央要清理,各地也要清理一下,自己范围内能解决的,先解决一些。总要给地方一些机动。

  同年8月,邓小平又一次谈到四川农村的情况。他说:四川农业的发展政策对头。所谓政策,还是老政策,无非是按劳分配,这是最根本的,不吃大锅饭,按劳分配,再加上点小自由,如养鸡,给少量的自留地,一年就搞起来了,两年就翻身了。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之行中,多次谈到农村问题。他说,一个公社有自己的条件,有自己的情况,一个大队有自己的条件,有自己的情况,有一般,也有特殊,大量的是特殊,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考虑问题。

  对当时全国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提法,邓小平也表示了不同看法:不论搞农业、搞工业、搞现代化,都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学大庆、学大寨要实事求是。大寨有些东西不能学,也不可能学。比如他评工记分,一年搞一次,全国其他人民公社、大队就不可能这样做,取消集贸市场也不能学,自留地完全取消也不能学。小自由完全没有了,也不能学。

  邓小平的这些讲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千方百计让农民富起来

  1978年12月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后,全国各地落实全会的精神,积极试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特别是安徽,迈出的步子比一般省份要大。

  1979年1月《人民日报》陆续报道了几个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情况,随之而来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从报纸上延续到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的会场上。当时,明确表态支持实行“包工到组、包产到组”的省委书记在会上仍是少数派。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在会上说:你们走你们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这年7月,邓小平去了安徽,登上了黄山。他听完万里的汇报后说:你就这么干下去,实事求是地干下去,要不拘形式,千方百计使农民富起来。

  随着包产到户从暗处走到明处,从个别省份走到全国许多省,由此引起的责难也纷至沓来。

  关键时刻,邓小平说话了。

  1980年4月,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长期规划问题时说,对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的地区,政策要放宽……有的可以包给组,有的可包给个人。这个不用怕,这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5月31日,邓小平又一次站出来说话: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针对当时党内外一些同志的担心,邓小平说,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

  邓小平的这个讲话,肯定了安徽的大胆试验,对于稳定包产到户和推动农村改革,无疑起了重要作用。后来,以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农村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最早也是邓小平提出来的。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同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吉布尼等人谈话时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但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当时并没有能够成为全党的共识。

  农村改革取得成功后,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邓小平对此评价很高,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这个决定讲了一些“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在这个决定的指导下,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1985年10月,邓小平在回答关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关系的提问时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1987年2月,在准备十三大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而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我们要以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攻坚、锐意进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环球人物》 (2007-02-16)

(责编:张湘忆、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