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生命不息 治沙不止——对话王有德

2013年11月23日16:15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生命不息 治沙不止——对话王有德

  新华网银川11月23日电(记者白瑞雪 邹欣媛)记者:1985年前刚担任林场领导时,林场是什么状况?

  王有德:那是林场最困难的时期,资金短缺,造林水平下降,人心涣散,三分之二的人想调走。我和其他几位领导把自己和家人的房子都抵押了,贷款80多万元来发展林场。慢慢地,我们治沙造林、承包绿化工程、育苗的成绩一年比一年大,不仅绿了沙丘、富了职工,也把挣的钱用于反哺社会,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

  记者:贷款给职工修房子、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你的举措在当时看来是很大胆的。

  王有德:是的,我这个人没太多文化,但会创新、会算账。我的妻子原本有意见,我做工作说,不贷款是死路一条,我个人虽然承担了风险,但我有信心把钱用在刀刃上,给林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妻子不仅同意了我的决定,还四处帮我借钱。现在看来,市场这步棋走对了,我们不能坐等国家的钱,而要自己救自己。

  记者:发展林场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王有德:灵武降雨量太少、常年缺水,我们不断把挣来的钱用于建水库蓄黄河水、打井,解决了这个问题。群众当时的生态理念也是比较落后的。早在国家禁牧之前,我们就严格管理林场,但大家不理解。有一次碰到几个进林子挖甘草的,我把他们的锹没收了,结果对方人多,把我的衣服都撕烂了。像这样的困难太多,但我坚信,大干大困难、小干小困难、不干更困难。

  记者:为什么说“带领大伙儿致富是多年来的愿望”?

  王有德:1972年我18岁,加入抗旱打井队当临时工。打井队一进村,老百姓杀鸡宰羊,把最好的、甚至是全部的东西都拿出来了。我在打井队干了四五年,打了无数口井,一滴水也没有。每次离开村子,我们都是半夜偷偷地走,没脸见老乡。从那时起,想到老百姓盼水、盼富那个眼神,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给他们带去更好的生活。

  记者:这些年来,你的愿望实现了,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王有德:最大的遗憾是跟家人相处的时间太少了。我父亲不愿意耽误我的工作,生了病也不告诉我,直到最后拖成胃癌。他晚年曾说:“我什么都不缺,就缺人陪我聊聊天。”到他去世前我也没有机会好好陪他,每次想到这,我就会落泪……

  记者:还有什么梦想?

  王有德: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我的新梦想是明年治沙两到三万亩,职工每人解决一套楼房,把生态文明建设基地和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建好,给后人留下点东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秦华、赵晶)
相关专题
· 致敬基层好干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