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创新驱动改革 治理推动发展

上海学者热议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决定》

2013年11月21日15:10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创新驱动改革 治理推动发展

编者的话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全会胜利闭幕后,复旦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及时组织“专家论坛”,深入解读三中全会精神。现择其中主要观点予以刊登,与读者交流。

改革开放让我们赶上新时代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夏禹龙:十八届三中全会既然是全会,应该要贯彻“十八大”一些决议决策。所以我拿了公报跟十八大的报告,对照起来看,到底有什么新的东西?我看下来,第一个,就是“赶上了新时代”的提法。这个提法,让我们感受到,党对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有了一个非常明确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把改革开放放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加以定位。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阐述和认知。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心宇:这次公报更加科学地认识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它里面讲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基本矛盾。其中有一句话,改革开放是“使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我们党能够这样开诚布公地谈我们自己对所处历史地位的认识,这样的一种气魄,是很令人感动的。我们曾经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通过改革开放我们赶上了时代。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改革者与所有的参与者,使整个中国历史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使整个中国人民的福祉大大提高了,这是我们的成就所在,也是我们以后的希望所在。

“治理”登场——改革方法论的创新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通过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来实现改革的总目标。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要建设国家治理体系,首次提出要实现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治理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表述和理念。其背后包涵了三个重要的逻辑要点:一是制度,二是组织体系,三是能力,体现了改革的政治现代化导向。可以说,这种“制度+组织+能力”的三层次发展目标,体现了我们党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的制度绩效,指明了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内涵,即以能力建设为导向,以组织的功能优化为重点,以制度建设自我完善为落脚点,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独特性。

从此次三中全会公报中,我们可以看到,“治理”所涵盖的领域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报告提出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涉及了政府有效治理、创新社会治理,还包括市场治理、司法治理、生态治理、国家安全治理、军队治理、党内治理等一系列的内涵,是对治理领域的全面拓展。

报告还指出了治理的路径是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推动国家治理,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能力导向、组织功能优化为重点的理念,从而实现最终我国制度绩效的全面提升。

治理是新型改革的手段,推动治理现代化,最终可以实现治理优化制度、治理发展制度、治理成功制度,从而推动各项改革目标的实现。

改革智慧的集中体现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钟祥财: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是对邓小平智慧的回归。为什么这么说?我觉得中国的改革,其实就是从计划、从政府走向市场。邓小平同志的意思也是这样,政府管不了那么多。因为现代经济发展,对于知识的要求,对于风险的防范,政府是没办法控制的,只能通过市场,市场既有活力,能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专业知识,又能够防范风险。

梳理一下中国改革在经济体制表述上的变化,可以发现我们现在的“决定性”这几个字是蛮重要的。我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关注,我们过去十年国企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尽管有外部性,有世界金融危机,但其实主要还在于,我们以为短期经济状况改变了,我们国有企业就可以做大,其实不是这样,你做大以后,对于企业的发展还是有问题的。还是要充分重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一种理念,强调这一点,实际上是对邓小平智慧的回归。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