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 高雷
今年6月,中央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第一批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集中学习交流,边学边查边改,教育实践活动进展顺利。近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就如何“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党委书记梁东明。
记者:中国疾控中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如何?落脚点在哪?
梁东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中央部署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从2013年7月开始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完成宣传动员、学习教育、调研走访、问卷调查、听取意见和查摆问题等规定动作的同时,还紧密结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紧扣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立足于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健康的综合能力,从活动载体上把握疾控工作的特点,不断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我们认真分析了结合疾控工作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优势,认为必须牢牢把握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清廉的总体要求,必须紧紧抓住中国疾控中心公益性和专业性的核心特征,努力适应和服务于广大群众健康防病的根本需求。因此,我们把中国疾控中心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和动力源概括为“找准群众健康需求,提高为民服务本领”,把教育实践活动融入到疾病预防控制的各项工作中,落实到让广大人民群众“防疫病、保健康、惠民生”上。
记者:中国疾控中心是一个公益性、专业性比较强的机构,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中心在“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效果如何?
梁东明: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期间,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带队深入到全国各级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以及疾控工作比较薄弱的边远地区开展专题调研,与基层卫生工作者、当地群众进行走访座谈,深入了解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意见,做到“接地气、知民意”;在我们中心范围内,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理论,举办疾控工作先进事迹报告会,宣传疾控战线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做到“扬正气、增动力”;在各级疾控机构和服务对象中广泛开展了服务现状调查,认真查找在“四风”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边学边查、边整边改,完善监督管理,推动制度建设,做到“清浊气、立规矩”;在党员干部中围绕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主题,紧密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作风,大力促进国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实现“鼓士气、见效益”。
在加强慢病防控方面,为突出直接服务百姓的特点,我们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在今年10月17日,联合北京市疾控中心、怀柔区卫生局,在怀柔基层举办了一场“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我们单位和北京市公共卫生以及临床专家在现场开展义诊,提供健康咨询、疾病筛查和康复指导等,使党和国家对百姓健康的关怀得到切实体现,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针对以往面向基层疾控机构业务指导不深入、不系统的问题,为探索疾控工作与基层能力建设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加强基层工作现场指导,提升偏远落后地区的疾控能力和水平,我们在新疆喀什地区与区、县两级疾控机构共同合作,建立了中国疾控中心南疆工作站,现已正式工作运行。南疆工作站的建立和运行,是我们支持偏远地区能力建设有效途径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具体整改措施。
记者:近些年伴随着自然灾害、突发疫情的发生,卫生应急成为了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梁东明: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到今年四川芦山地震的救灾防疫工作,疾控战线在各种自然灾害的救灾防病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卫生应急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弥补实战中疾控工作应急响应的不足不力问题,增强应急实战能力,中心今年组织和参加了2次大规模的应急演练。一次是与武警部队疾控中心等单位合作,在张北地区组织开展的综合应急演练,以检验和提升中心应急实战及后勤保障水平,取得了良好的以练促战实际效果;另一次是参加国家卫生计生委举办的“国家卫生应急演练活动”,包括中国疾控中心、武警总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以及上海等地疾控中心在内的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联合开展的紧急医学救援、疫情防控、中毒和核辐射等4类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演练,全面反映了卫生应急模拟实战的整体协调性,以及疾控国家队的中坚作用。通过卫生应急演练和深入基层参与突发疫情防控处置,增强了中心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密切了与基层百姓的干群关系,转变了以往脱离实际的不实作风,取得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初步成效。
相关专题 |
· 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