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
离2014年国考只剩近半个月时间,考生备考进入了冲刺阶段,浙江各大公务员培训机构的课程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耳熟能详的“考前冲刺强化班”、“笔试特训班”、“高分专项班”等,现在市面上的培训班更是花样百出,“高复模式重点班”、“66天魔鬼集训营”等不断吸引着广大考生们的眼球。更有甚者,一些培训机构还推出了“一对一”辅导,单日费用上万。(11月12日中国新闻网)
此现象不仅在浙江,在全国各地,“公考辅导”已经成为了当下市场的一块“大蛋糕”。有需求就有市场。天价培训班有如此市场,“公考热”高烧不退,恐怕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有媒体统计,这场被称作“中国第一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已由1994年的4400人,增至此次的152万人,20年间涨了300多倍。竞争比例也由1994年的9:1,提高至2014年的77:1。
我认为,出现天价公考培训热,除了就业形势严峻、考生就业思想狭窄外,主要是公务员职业具有吸引力。公务员薪资待遇不算很高,但公务员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体面,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完备的福利系统让人羡慕,还有工资外的灰色收入令人眼红。曾有报道说,公务员贷款不用审核,按公务员职务、级别决定信用卡透支额度。而公务员岗位僧多粥少,大多数人注定无缘公务员岗位。公务员职业也十分“保险”。如果不是违法犯罪,或者主动辞职,公务员被辞退的消息鲜有所闻。而一般正常企业的淘汰率较高。如果碰上经济形势不稳定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裁员、淘汰率更高。这些都是天价公务员考试培训班赖以存在的原因。
因此,面对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鱼目混珠的情况,除了提醒考生不要相信这些所谓的“一对一”培训班以外,有关部门还要严厉打击虚假培训广告宣传,严格公务员考试管理,确保考试公信度,避免有人钻空子。社会舆论要积极引导,让考生树立多元化的择业观念,不迷信公务员岗位。更重要的是,要加快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和公务员监督、退出等各项机制的完善,改善其他行业就业预期,让公务员收入逐步走向透明,逐步改变公务员待遇一枝独秀的局面,把公务员职业请下神坛,才能为“公考热”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