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图文:推进政改,让权力敬畏制度
专家解读
把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笼子
【公报摘要】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张曙 湖北省纪委常委、省预防腐败局副局长
游离于制度之外的权力导致腐败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是对权力与制度关系的形象概括。当前腐败问题易发多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制度笼子不严密、不坚固,一些权力还游离于制度笼子之外。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要让一切权力都“进笼子”,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这是对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让人民监督权力。要畅通人民监督的渠道,支持和保证人民依法加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这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关键。第三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实行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将权力行使的依据、程序、过程都公开在阳光之下,为人民群众监督创造条件。
扎牢权力运行制度的笼子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要把笼子扎牢。当前,权力过于集中、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问题在一些部位还比较突出。必须围绕建立健全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决策制度、执行制度和监督制度,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等各方面的制度,形成一整套科学、高效、廉洁、公开、规范的权力运行体系。同时,按照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的要求,对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进行科学配置、适度分解,创新监督方式、畅通监督渠道,形成全面系统的权力制约监督制度体系,确保权力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正确行使。
让制度笼子带上“高压电”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要让制度笼子带上“高压电”。全会提出“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肃查处损害制度的行为,让制度笼子成为不可逾越的“电笼子”。通过进一步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高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制度,强化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派出(驻)机构统一管理,加大综合派出、重点派驻改革力度,增强监督效果;进一步推动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集中精力抓好反腐败工作,强化对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再监督”,造就一支反腐倡廉“铁军”。
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要坚持抓早抓小,对违反制度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全会提出的“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是筑牢制度笼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好全会这一要求,应继续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大力整治特权现象;继续开展“治庸问责”、“媒体问政”等活动,加大问责处理力度,着力解决“庸懒散软”等问题;健全领导干部作风状况检查考核办法和评价指标,形成抓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记者 杨宏斌 通讯员 刘南中 赵宁)
【百姓心声】
如果制度更加健全,权力的运行就会更加讲“规矩”,企业找职能部门办事就不需要到处找关系、托熟人了。三中全会公报说到我们企业界人士的心坎上了!
——湖北天悟山泉饮用水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