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斌的人生信条是三句话: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用权,扎扎实实做事。凡是了解他的人,对于他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于他在工作中坚定的原则性,都印象深刻。
拧紧干部工作“安全阀”
郭宏斌是延安市目前任职时间最长的县区监察局长。当年到纪委工作后,为找准工作切入点,他一头扎在基层搞调研,逐步修订完善了黄龙县纪委、监察局十多项规章制度,并提请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干部管理、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学校收费以及村务政务公开等多项工作的监督办法。在治理特权作风、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他还牵头制定出台了《黄龙县公用车辆管理办法》,要求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纪委签订不违规驾驶公车承诺书,并附有家属亲笔签字。他坚持推进干部“问责、问廉、问效”、“述职、述廉、述效”等工作,从而使纪检监察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广大干部拧紧了“安全阀”。
重任在肩头,职责在胸中。郭宏斌经常告诫身边人员:“作为纪检干部,廉洁不仅是一种品德,而且是一种重要能力,就是‘管住自己’的自制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是一个合格的纪检干部。”
据不完全统计,郭宏斌担任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十余年间,全县的干部职工违法违纪案件发案率始终保持在延安全市最低。
案子要一查到底,办成铁案
办案,是纪检监察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办起案来,郭宏斌既当运筹帷幄的指挥员,又当冲锋在前的战斗员,事无巨细,都要负责到底。
2003年,县纪委、监察局接到群众举报:有关部门出具虚假手续使某单位职工谢某超生。郭宏斌立即带人着手调查。有人劝:黄龙县县小人少、低头不见抬头见,人际关系错综交织,凡超生的干部,都有点背景,你就敢摸这老虎的屁股?郭宏斌严词以对:“不管他们的背景有多硬,困难有多大,我都要查个清楚,给群众一个交代。”谢某闻风后,赶快托人向他说情、送礼,他不为所动。由于案件追溯到两年前,涉及的6名人员有的已调动或升迁,阻力非常大,为了防止串供,他组织连夜出击,在陡峭山路徒步数公里调查取证,连续作战30多个小时,终于查清了谢某弄虚作假搞超生的问题,使6名违反政策的干部职工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近年来,郭宏斌亲自办理的案子有30多件,处理、处分干部职工20余人,这些案件没有一件出现差错,件件都办成了铁案。
黄龙是闻名的“中国核桃之乡”,盛产核桃、花椒和野生山菌,公路上的大货车络绎不绝,但公路“三乱”却让群众非常痛恨。郭宏斌安排纪检监察干部明查暗访,调查取证,先后对6名人员进行了重处,在年度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时,毫不客气地将县公安局、交通局列为倒数第一名,予以一票否决,刹住了歪风。
延安市有规定:凡是重大项目建设,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提前介入。县液化气站、晟龙宾馆等招商引资项目在建过程中,供水、供电等一些相关单位扯皮。郭宏斌又当监督员,又当协调员,竭尽全力使各种难题及时化解。
病重,抵不住对工作的心重
长期紧张的工作中,郭宏斌患上了严重Ⅱ型糖尿病,引发肾病(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多种严重疾病。但他继续坚持工作,平时也总是药不离身。病情发作时,他常常浑身发软,脸上汗珠滚落,但他并不放下手头的工作,而是赶紧吃点东西,口里噙上块水果糖,然后又开始忙碌。同事们劝他休息,他总是笑笑说:“没事,注意力一转移,就把病岔开了……”
郭宏斌每周要到邻近县城做二至三次血液透析,每月要到距县城近200公里的渭南市做一次血液过滤,降压的、降糖的、治贫血的、促红素、钙片等药物药不离口。而家里,郭宏斌84岁的老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因他得病只得送回农村由大哥照顾。除过几件陈旧的家具,他家摆放最多的就是药盒和各种检查器械。为了减少开支,治病的一些必要检查他也是能不查就不查,医院打一次吊针8元,为省这几元钱,这项“业务”就交给了妻子。家人穿的衣服,虽然整洁得让人起敬,但质料却掩饰不住一种寒伧。
即使如此,每次面对涉案者的请托和贿金他都断然拒绝,从未丧失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的操守和职责,也从未因种种威胁、恐吓而不为,而丧威。他说:“我心里有一把尺子,只有心里踏实,活得充实,才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和照顾。”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