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云南人才工作的短板。我总结成五句话: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投入不足、发挥作用不够。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云南的GDP在全国排 24位,人才总量排全国25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排全国25位。由此可见,我省的人才排位与我省的发展排位大致相当,经济社会发展进位首先需要人才的发展进位。
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为动力,以推动重大人才工程落实为抓手,以用好用活各级各类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和使用并重,内培和外引齐抓,争取云南的人才队伍数量上有扩张,质量上有提升,结构上有优化,效能上有增强。
要坚持以项目化的理念和方法推进人才工作,深入实施重点人才工程,以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引领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实施“十百千万”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在人才引进上,实施“三百双创”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在产业人才建设上,实施产业人才“1+X”攻坚行动计划;在后备人才培养上,实施“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出云南行动计划”等等,通过这些人才工程,全面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环境是人才发展的“主引擎”,人才成长依赖环境,人才竞争取决环境。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化必须依靠人才政策的创新,以人才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我们要认真梳理全省人才规划中10大人才政策创新任务的落实情况,已经出台的政策要抓好落实,还没有出台的要抓紧研究, 加快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
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用好用活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我们要通过选派专家服务团、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人事管理、经费使用、税收、股权激励、成果转化、收益分成等方面进行创新试点,制定出台人才贡献与成果分享激励政策措施,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享受“一流待遇”。(记者 赵振宇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