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深圳市政协委员封昌红李亚威数年如一日照顾丛飞邢丹遗孤成长——

为了那一句对丛飞的承诺

苏妮 张仁望 张建明 江强

2013年10月29日09:25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为了那一句对丛飞的承诺

李亚威在教小静静学拉琴。 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摄

“嗤”——

生日蛋糕上的蜡烛逐一点亮,橘红色的光洒满了小屋。8岁的小静静小心翼翼地把蛋糕捧到爸爸妈妈的遗照前。

这天是10月25日,为妈妈庆祝生日,尽管全家人再也无法聚在一起唱生日歌。

小静静是丛飞和邢丹的女儿。深圳好人丛飞曾在11年间资助了178名贫困儿童,用大爱和心血扶弱济困,感动中国。2006年,丛飞因病辞世,邢丹接力丛飞的愿望,披上义工“蓝马甲”,同为爱心天使,却于2011年意外罹难。

“外婆,姑姑,你们可以先到客厅去吗?”小静静轻声地说,“我想跟妈妈说会儿话。”

屋子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小静静的画作,另一面墙上是小静静的各种奖状。一把崭新的小提琴搁在书桌上,那是封昌红“姑姑”几天前送给小静静8岁生日的礼物。这几天,小静静正盼着另一个“姑姑”李亚威来给她上课。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丛飞、邢丹辞世后,小静静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无数深圳人也关爱着她。其中,深圳市政协委员封昌红和前不久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另一位市政协委员李亚威,成了小静静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姑姑”。

“这一切,都是为了对丛飞的那一句承诺。”面对记者,两位“姑姑”陷入了对故友的无限追思中。

“这句话我一直记得”

仿佛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丛飞夫妇和小静静的生日在10月紧紧相连。今日是丛飞的生日。前日,在龙华新区大浪劳动者广场,深圳义工用一场名为“忆丛飞,我在这里传承爱心”的文艺演出纪念这位深圳好人。

10月16日,小静静8岁生日的晚上,封昌红在微博贴出小静静对着蛋糕许愿的照片,她写道:“我的礼物也是奖励,因为她开学以来每次测验各科成绩都全班第一。”

看了这条温暖的微博,网友纷纷留下赞美和祝福。

网友“回首初见晴”说:“祝宝宝生日快乐。这么棒的孩子,爸爸妈妈一定很欣慰。”

丛飞去世时,小静静还是6个月大的婴儿;而邢丹遭遇意外时,小静静已经5岁,妈妈是她的全部。

她曾经叫“邢小丛飞”,上幼儿园时,妈妈和“姑姑”合计着给她改了名字。“应该让她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直活在父亲的影子里。”

封昌红是丛飞和邢丹的好友,曾经和丛飞一起做义工,一起去敬老院、戒毒所。“他俩跟我都很亲,叫我‘姐姐’。丛飞认识邢丹后,第一时间就带来给我们看。”

2005年,丛飞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次年2月,病中的丛飞获得“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称号。

丛飞确诊患病后,封昌红每天开车,接送他往返于医院和彩田村家中。在病中,丛飞将最后的生命感悟讲述给封昌红听,也将自己的所有影像资料、物件都列了清单。最重要的,是把生命中的挚爱邢丹托付给封昌红。

另一个“姑姑”李亚威和丛飞的结缘,则要从2003年说起。当时李亚威正在拍摄13集电视系列纪实片《大爱无痕——深圳有这样一群人》。在这部纪录片里,丛飞有8分40秒的镜头。

“资助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他怎么用歌声养育100多个孩子?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到的?”李亚威对丛飞的故事感到好奇。

一路拍下去,2年后,她拍摄完成了纪录片《大爱无疆——歌者丛飞》,获得全国电视金鹰奖等多个奖项。

在李亚威眼里,丛飞是一个“非常幽默、快乐、真诚、认真”的人。

2005年10月,丛飞与邢丹的爱情结晶小静静出生。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曾经是专业小提琴手的李亚威特地从香港买来一把小提琴作为小静静的出生礼物。丛飞对李亚威说:“姐姐,你既然送了小提琴,万一有一天我不行了,你要教她啊!”

“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李亚威说。

“我们有很多秘密”

小静静5岁的时候,邢丹带着她上了第一节小提琴课。李亚威发现,邢丹特别有耐心,对孩子也特别疼爱,每次上课都陪在一边。

可这个“每次”其实仅有3次。2011年,邢丹遭遇意外,不幸去世。

邢丹的去世,使小提琴课中断了。但半年后,李亚威决定继续教小静静小提琴:“答应了她爸爸妈妈的事情,就要继续做下去。”

李亚威是深圳市文联影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也是工作忙碌的纪录片导演。拍摄《中国有个暑立里》时,她一直在深圳、云南来回两地飞,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如此,只要不出差,每周六都是李亚威教小提琴的日子。只要小静静打来电话,李亚威从不推辞。

封昌红则会在小静静上完所有课后,接她出去吃饭、玩耍。

“她俩已经成为我的支撑。”小静静的外婆说。“几年下来,她们成了小静静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姑姑’。亚威和昌红没把我当外人,我也没把她们当外人。”

孩子也没有把两个“姑姑”当外人。“孩子清楚我们和她父母的关系,所以跟我们格外亲。平时有什么事情,都会给我们打电话。”封昌红说。

邢丹去世后,她的房间一直保持原貌。小静静个性内敛而倔强,平时不喜欢把“想妈妈”一类话挂在嘴边,但喜欢一个人呆在妈妈的房间里。“我就是去摸摸妈妈的东西、衣服什么的,有时候去妈妈的床上躺一会儿,妈妈的床好软好温暖,比所有的床都好。”

这个房间是小静静的秘密“圣地”,甚至最要好的小伙伴也不能进去,但是外婆和“姑姑”可以。

“我们有很多秘密,连外婆都不知道。”小静静依偎在封昌红的怀里说。“我们关在屋子里,姑姑会陪我打游戏、看书、讲故事,有个晚上我们说话说过12点了,外婆叫我才知道。”

“小提琴只有你自己拉”

在小静静心里,身边的亲人有一个小小的“排行榜”。榜单上,外婆第一,封昌红第二,外公第三,李亚威第四。

排名跟两个“姑姑”扮演的角色有关。“我跟亚威商量过,她唱白脸我唱红脸,她严格我慈爱。”封昌红告诉记者。

对小静静的成长,外公外婆和两个“姑姑”有一致的理念,就是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向上的孩子,不以父母的荣耀而自得和自大骄傲,也不会因失去父母而自卑和自暴自弃。

在外婆看来,学习小提琴是很艰苦的事情,除了每周要上一小时的课,每天要练习半个小时以上,还要路上来回奔波。为此,外婆打过退堂鼓,小静静也想不学了,但李亚威不让停。

“我们学琴不为考级,而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教她怎么做人。”李亚威说。

李亚威希望让小静静明白一个道理:“姑姑”和外婆再怎么爱你,小提琴也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去拉。做人也是一样,只能靠你自己。

封昌红也教育小静静要坚强、独立。“她每个月有1000元的‘孤儿费’,有教育局的爱心基金,还有外公外婆的退休工资,目前每个月还够开销。”

但日子难免要过得节俭一点。连续几年生日,小静静都是等着“姑姑”下班带她吃一顿自己喜欢的“必胜客”。

“我们不再需要捐助。”封昌红表示,不希望因为小静静的父母为社会奉献了而向社会索取。她常常教导小静静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对别人真心付出,才能换来真情回报,人活得才会有意义。如今,小静静还经常跟“姑姑”和外婆一起出去做义工,就像爸爸妈妈曾经做过的那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