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假记者造谣传谣敲诈敛财落网记

2013年10月23日09:05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假记者造谣传谣敲诈敛财落网记

  近日,在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湖南省衡阳市公安机关破获格祺伟假冒记者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犯罪团伙案件。

  格祺伟长期打着“全媒体记者”、“意见领袖”的旗号,借助其网上影响力,以进行“舆论监督”为幌子,到处收集所谓负面信息,随意夸大事实、恶意炒作、制造事端、造谣惑众,以此疯狂敲诈勒索、非法敛财,成为当地“谈之色变”、“称霸一方”的人物。

  目前,警方已掌握格祺伟及其团伙的犯罪线索200多条,初步查证案件36起,受害对象涉及10多个省份的企事业单位和干部群众,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

  格祺伟,本名周波,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人,早年因对家庭和父母不满等原因,更名改姓为格祺伟,在腾讯、新浪等网站实名开设微博,粉丝超过70万。

  2011年,格祺伟在其同伙张桓瑞(男,河北衡水人,时任现代消费导报社副社长,已被检察机关批捕)授意下,打着现代消费导报网站“现代消费网”新闻中心副主任的头衔从事“采访报道”活动,并活跃于网络,通过参与炒作“云南巧家李昌奎杀人案”等一系列网络敏感热点事件,快速积聚名气,自封“网络意见领袖”。

  据警方查明,格祺伟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名气和影响力,制造传播衡阳市石鼓区政府请200余名黑社会人员强拆民居等谣言,挑动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传播长沙湘雅医院出动80余名保安对死者家属围殴、湖南衡东交警打人遭千人围堵掀翻警车等谣言,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据办案民警介绍,2011年,格祺伟结识犯罪嫌疑人张桓瑞等人,一拍即合之下,组成敲诈勒索犯罪团伙。张桓瑞看中格祺伟“文笔好”、“名气大”,能把负面新闻中的“炒点”放大吸引关注。此后,张桓瑞等人将从各地收集的负面新闻线索交给格祺伟,格“加工”成负面报道,再由张安排在网上发表,从而实施敲诈勒索。

  2012年11月,根据线人爆料,格祺伟在张桓瑞安排下,在现代消费网发表《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局数亿建“调度楼”超现办公面积19倍》,新浪、网易等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引起网民广泛关注。之后,格祺伟等人到杭州余杭区对报道所涉单位“采访”,以核实网帖真实性为由施加压力。

  为消除社会影响、减轻舆论压力,该局被迫以“广告费”名义支付给张桓瑞等人20万元。

  格祺伟不仅盯着单位和企业“狮子大张口”,为了贪图小利,甚至连普通百姓也不放过。有的居民家因通风需要,自行给房屋加窗,或者因担心漏雨在楼顶加隔热层,这在祁东农村是常见现象。格祺伟知道后,说这是违规建设,要“报道出去”,当事居民只好低声下气请格吃饭。

  许多受害者证实,格祺伟当着多人的面也敢毫不避讳地索取、收受钱财;要求相关部门逢年过节到家里看望,强迫企业老板为其在宾馆、饭店消费付账;甚至威胁、“绑架”少数党政领导干部打招呼、批条子,意图插手商业项目和党政人事调整,谋求更大利益。

  警方在抓获格祺伟时,在其住所起获一批用于作案的密拍密录设备、假记者证等物品,并缴获敲诈勒索既遂的一批名贵香烟,以及收款票据27张,计96万余元。

  格祺伟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当事人造成很深的伤害。“交警打人”谣言事件经详细调查后,查实当事交警正当执法并无过错。然而在“舆论”压力之下,当地不得不对当事交警作出撤职等处分决定,让当事民警蒙受不白之冤。

  人们不禁要问,格祺伟为什么能在衡阳当地坐大成势,成为许多干部群众所称的“网络恶霸”、祸害一方?

  衡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周学农认为,“格祺伟等人之所以连连得手,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利用了当前网络管理中的漏洞,发现自己发布了不实信息也没人管,胆子越来越大;二是充分利用了人们息事宁人的心理,气焰越来越嚣张;三是利用了‘两高’司法解释出台之前法律上的模糊地带,大发其财。”

  一些办案民警表示,日前最高法、最高检出台有关司法解释,既是为网络言行划定了明晰的法律边界,更是向网络诽谤等违法犯罪行为亮出利剑,公安机关能够更有力地依法整治网络乱象、惩处不法分子。同时,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如果受到类似侵害,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广大网民也应加强自律,理性参与网络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公共环境。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许跃芝)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