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门走进四合院,崭新的正房呈现在眼前。走进屋内,布艺沙发、大彩电、全自动洗衣机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墙壁上贴满了孩子的奖状。9月25日,本报特派采访组来到了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索堡镇常乐村许贵良的家。
许贵良是做建材生意的,家境殷实。然而,正房对面,却有一座破旧的戏台,与许家崭新的正房极不搭调。戏台内悬挂着两块牌匾,分别写着“总路线万岁”、“人民公社万岁”,墙壁上隐约可见“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的标语。“之所以没拆,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当年在这个戏台上,为全村群众做过抗日反扫荡战斗动员。”许贵良的妻子张会娟表示,为了保护好这座戏台,许家还曾对戏台进行过修葺。
据涉县党史办主任李书味介绍,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129师司令部设在常乐村,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半年左右。1940年10月反扫荡开始前,邓小平组织召开军民大会。就在这戏台上,他向部队官兵和乡亲们进行了“空室清野”的动员。邓小平指出,日寇在我抗日军民的严厉打击下,狗急跳墙,像恶狼似的向我抗日根据地开始了疯狂的报复性扫荡。敌人的行动十分野蛮,手段极为残忍。我们决不能存有任何麻痹轻敌的侥幸心理,应动员和帮助群众把衣服、粮食等能够掩藏的贵重物资,全部藏起来,水井都要覆盖,绝不给鬼子留一粒粮、一滴水和一切可抢的物资。
当日寇侵入涉县,妄图袭击我八路军首脑机关,进行烧杀抢掠时,他们发现八路军官兵和当地群众全都撤离了,所到之处无粮、无水,就连碾米的石磙,也被抽去了轴。
看到四川广安的媒体来采访,张会娟帮我们叫来还在地里干活的村民王东林。王东林的父亲王保华原是四川雅安市天全县人,红军长征经过天全时,13岁的他便随军入伍,抗战期间参加了著名的响堂铺战役,和日本人在战场上
拼过刺刀,还护送过邓小平妻子卓琳到辽县(今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1942年精兵简政时,王保华因为长征过雪山时患上了雪盲症和在战争中炸伤了腿留下后遗症而退伍。
“父亲就在村里退的伍,退伍后,村民就帮着张罗他的婚事,并最终和我母亲结了婚。”王保华说,父亲是伤残军人,生产、生活不是很方便,他们一家经常得到村民的照顾,除了送粮、送菜给他家外,还经常帮他们干农活。
“由此可以看出,八路军与涉县人民的鱼水关系。”李书味介绍说,这次动员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大大降低了群众的伤亡,增强了涉县人民的抗日激情。反扫荡胜利后,除了涉县各地武委会主任、农会主席、政治主任、小学教员等有工作任务的人员外,群众纷纷主动为八路军运粮、运弹药、抬伤员。同时,积极交公粮,抗日战争期间,涉县14万民众共为八路军交粮1100多万斤,为支援抗战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