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旭松
重阳节即将到来,对关爱老年人的新闻渐渐多了起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老人补拍婚纱照,喜极而泣,浪漫的瞬间永久留下,弥补了年轻时的遗憾。再就是一对离休老人家境优越,然而子女都在外地,他们觉得孤单,唯一的渴盼就是能找人陪说话,这让我想起了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那么,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如何才能丰富多彩?
前几天,读到一篇《老漂族:蹒跚的异乡生活》的文章,让我唏嘘不已。退休之后本该颐养天年,然而,由于身在外地的子女的孩子需要照顾,只能离开家乡照顾孙辈,比上班还要忙碌。“漂流”的滋味很复杂,能跟儿女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是一种幸福,然而离开熟悉的环境,置身于陌生的城市,没有户口,没有本地人的身份,有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无奈、孤独、寂寞与他们相伴。
我们每个人都是因爱而生,父母把孩子从小拉扯大,这种爱就是父母之爱。当我们远离父母,成家立业,每日在工作岗位上奔波忙碌,或者应酬酒桌上觥筹交错,或者带着妻儿游山玩水,我们似乎忽略了垂垂老去的父母,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像补拍婚纱照、找人聊聊天这种最基本的愿望都不能满足。然而,父母却生活在对子女不绝如缕的惦念中,生活在远离子女的“空巢”之中。
有人嘲讽“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甚至连“常回家看看”都写入了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如果说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是造成父母与子女疏远的客观原因,那么我们的主观意愿,有那么急切要回报父母之爱吗?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父母疼我们,但凡有点小痛痒,就急忙带着去看医生,然而现在,老去的父母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不到疼痛难忍绝不会告诉子女,有多少老人被查出癌症时已经是晚期?
补拍婚纱照,老人喜极而泣,子女出人头地,父母却深感孤单,这真让我的内心有些酸楚。很多人都觉得父母的身体还挺健康,对父母的孝顺是一拖再拖。可不要忘了,人不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老去,而是一刹那间的突然变老,朱自清就是从老父亲买橘子的蹒跚背影中发现原来父亲真的老了。
“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老人节将至,子女们多陪陪父母,满足下他们心中的愿望。老去的父母,可能不懂下一代人的世界,或许跟父母聊天没有跟同龄人聊天那样有那么多共同的话题,然而这又怎样,或许父母的思维没有以前那么敏捷,也许父母的腿脚没有以前那么灵便,那就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吧,就像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那样。(毛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