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寻找“尘封”的红色记忆

2013年10月10日11:08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图为记者在孙广兴的带领下,寻找尘封的红色记忆

  图为记者在孙广兴的带领下,寻找尘封的红色记忆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是太行山区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县城。太行山区是129师及邓小平战斗、生活、工作近十年的革命老区。

  本报特派采访组通过连日的走访发现,除黎城县外,在太行山区与129师及邓小平有关的市、县,都已编辑出版相关的党史书籍,有的还建有专门的陈列馆、纪念馆。黎城县,是我们此次采访所到点位最多,接触当事人最多,撰写稿件最多的一个点。但翻阅众多权威史料,除著名的黎城会议外,对黎城县有关129师及邓小平的记载寥寥无几。

  9月13日至14日,采访组在黎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广兴的引领下,钻进一个个山沟、村落。记者惊叹,无论多么偏僻的山村,一说起129师及邓小平,村民们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很多人家里都能拿出与此有关的实物。那么,十年太行生涯,129师及邓小平在黎城县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经过怎样的曲折才逐渐呈现出来的?采访组通过在黎城寻找的一段“尘封”的红色记忆便可见一斑。寻找:听不完的“小平故事”

  9月12日晚,采访组来到黎城县。在告知来意后,黎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永清,向采访组推荐了从事八路军及邓小平在黎城战斗、生活研究多年的孙广兴。第二日上午7点,孙广兴就带着采访组在黎城的部分乡村追寻小平足迹。

  从黎城县城出发,沿着向太行山深处蜿蜒的公路,约40分钟,来到洪井乡孔家峧村。七拐八绕,穿过几条村间小道,来到村民郭海波家。39岁的他,人很健壮,纯朴的气息从初次接触就能让人明显感受出来。郭海波的家是一个典型的山西农家院落,一进院子,就能看见废弃的灶房门前,挂着“邓小平旧居”的木牌。郭海波介绍说:其实小平是在旁边的房间住了8个月,卓琳在东房住了一年多。他的爷爷郭宜民,原名郭个斗,是邓政委给他改的名字。小时候,爷爷常给他讲有关邓政委的故事。

  随后,郭海波将记者带入西房中。一进西房,让人感觉走进了一间小型历史“陈列馆”。墙壁上,贴满了129师与当地来往的各种凭据,木桌上,各种各样的书籍、信件起码要费一两天工夫才能看完。据了解,还有许多历史资料在文革中被郭宜民悄悄销毁了。

  从郭海波家出来,我们连呼“收获很大”,谁知孙广兴却说:“在黎城,这样的农家多着呢!”就这样,孙广兴领着采访组在黎城县的深山里转了两天。这两天,我们基本上是清早出门,中午一两点钟匆匆吃点饭,一直要采访到晚上七点多钟才能回到宾馆。

  在这两天里,采访组在西井镇南委泉村,“参观”了李乃旦家的“藏宝阁”;在百宝峧沟,看到了邓小平亲自开辟的荒地;在新庄村寻找了129师被服厂、交通站、秘密电台的旧址;在黄涯洞镇宽嶂村、小寨村参观了邓小平创办的冀南银行旧址;在彭庄村找到了邓林小时候寄养的人家;在东井村磐石寨何海平家中,看到了厚厚一叠129师给当地政府开出的收据……特别是在彭庄村,在采访中,从最初只有村主任郭秀珍一人,直到后来有13个村民围拢上来,纷纷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有关邓小平的故事。

  虽然收获很大,但采访组还是留下遗憾,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把每一点位走完,最重要的是,很多遗迹、遗物都没有被很好地保存,至今也不被外人知晓。

  尘封:是什么让红色历史被埋藏

  据了解,这些有关129师及邓小平的历史遗迹和故事,都是在2010年之后才被政府逐渐发现并对外公开的。那么,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为什么会被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

  孙广兴认为,要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来看待。改革开放前,由于受阶级斗争的影响,村民们不敢让外界知道自家与八路军一些首长有关系。如郭海波家,上世纪60年代,陆续有几批八路军老战士到他家中来寻访。当被问及家里是否姓郭时,郭宜民立刻否认,说自家姓“王”。后来在“文革”期间,郭家才没有被牵连。李乃旦的父亲李丑牛,在“文革”中因被村民知晓曾与邓小平有来往,多次受到批斗。“正是因为这种影响,黎城县很多与八路军有关的村民家,一直没有公开这些信息,政府也就无从知晓。”孙广兴说。

  第二阶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像黎城这样的革命老区,大多顶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每年都要获得很多的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当时的黎城县委,在革命老区率先提出要甩掉“贫困帽”,经过几年努力,黎城县的财政状况有所改观,“贫困帽”摘掉了。“谁知这也是把双刃剑。”孙广兴介绍说,现在黎城县几乎不能得到国家特殊政策支持,其他革命老区修建纪念馆或编撰党史材料,国家都要下拨专项资金,黎城这些年来得到的政策资金支持几乎没有,政府就是想做这方面的事也力不从心。

  正因如此,采访组在黎城的采访,很多时候也只能现场听当地村民讲述,查看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证,无法从正规的史料中得到考证。

  挖掘:让世人了解小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黎城县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是什么时候浮出水面的呢?时间是不久前的2010年。

  时任黎城县交通局长的孙广兴通过多年的研究与走访,已初步知道一些黎城的红色历史。当年,县交通局要为一批新的街道命名,孙广兴要求每个乡镇,要充分挖掘自己的历史文化,将街道名称与自身历史相结合。谁知,一大堆与129师及邓小平有关的街道名字上报到交通局,让孙广兴惊讶不已:“想不到黎城与129师竟有如此深的渊源。”

  也就在此时,“老上访户”郭海波再一次被从北京接了回来。郭海波一直声称自己并非上访,而是手中有一大批历史资料想交到政府手中,请专家来验证。孙广兴得知此消息,立即赶往郭海波家,第一次看到了如此多关于129师及邓小平的原始资料。孙广兴立刻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引起了高度重视。

  因此,在两天的采访中,我们惊喜地看到,黎城县的红色历史正逐渐引起党委政府和党史研究专家的注意。中、省一些党史专家相继来到黎城部分村民家中考察。黎城县也启动了“红色百村”建设计划,一批历史资料和遗物逐渐得到保护。

  “现在最主要的是经费严重不足。”孙广兴说,这次广安日报社启动的“追寻小平足迹”采访活动很有意义,也值得借鉴。小平同志是你们的老乡,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通过挖掘历史让世人更多的了解小平,是我们的共同责任。真心希望通过你们的报道,能让全国更多的人到黎城走一走、看一看,这段历史不该也不能被人们遗忘。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