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高层动态

李克强将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文莱、泰国、越南

外交部举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

2013年10月08日07: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网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吴乐珺)外交部7日就李克强总理即将出席第十六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十六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八届东亚峰会并对文莱、泰国、越南进行正式访问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商务部副部长高燕分别介绍有关情况。

一、关于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

刘振民表示,当前,东亚地区形势总体稳定,各国经济保持增长,区域合作不断推进。但国际和地区形势中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妥善应对金融风险,推进区域一体化,谋求共同发展,是本地区国家的共同愿望,也是本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主要任务。

10+1是中国参与东亚合作的基础。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过去10年,中国—东盟关系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是双方关系史上的“黄金十年”,双方建成了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今年10+1领导人会议将总结成就和经验,规划未来发展,共同打造双方关系的“钻石十年”。李总理将阐述中国新一届政府加强与东盟关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就深化双方政治安全、经贸、互联互通、海上合作、社会人文等领域合作阐述立场和看法,主要包括探讨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充分发挥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作用,把海上合作打造为中国—东盟合作新亮点;密切社会人文交流,将2014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等。会议将发表《纪念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联合声明》。

10+3是东亚合作的主渠道,也是建设东亚共同体的主要支撑。在10+3领导人会议上,李总理将积极评价10+3合作进展以及为东亚经济增长所做贡献,支持巩固10+3在东亚合作中的主渠道地位,呼吁各方加强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增强危机应对能力,进一步提升10+3务实合作水平。李总理将就财金合作、粮食安全、互联互通、能源环保、社会人文等领域提出具体倡议和合作设想。会议将通过《2013—2017年10+3合作工作计划》。

东亚峰会是东亚合作的“放大版”,是东亚、亚太与印太合作对接、促进大国良性互动的平台。在东亚峰会上,李总理将重申峰会坚持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性质,坚持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照顾各方舒适度等既定原则,并行推进经济社会和政治安全对话与合作。中方将积极推动制定“落实《东亚峰会金边发展宣言》行动计划”,加强能源与环保、教育、金融、公共卫生、灾害管理、东盟互联互通等6个重点领域合作。会议将通过《第八届东亚峰会粮食安全宣言》。

中方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此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将取得积极成果,推动东亚合作朝着互利共赢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会议期间李总理还将与有关国家领导人举行会见。

二、关于财金与经贸合作

朱光耀说,东亚区域经济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东亚区域财金合作处于发展的历史关键阶段。10+3财金合作自199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多项重大务实成果,已逐步发展成为东亚财金合作的主渠道。当前10+3财金合作重点是进一步提高清迈倡议多边化的有效性、将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升级为国际组织以及稳步推进亚洲债券市场深入发展。同时,东亚区域经济发展也面临挑战,特别是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缺口很大,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新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同域内外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合作,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亚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高燕重点介绍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一是双边贸易大幅提高。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提出力争于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5000亿美元的目标,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双方完全有望提前实现该目标。二是双向投资合作卓有成效。中国是东盟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东盟是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10年来,双方相互投资累计已达1007亿美元,年均增幅达13%。三是互利经济合作成果显著。东盟是中国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市场。中国政府为东南亚一些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用于实施基础设施、农业、水利、民生、人力资源等领域的项目以及人道主义救援。四是双向旅游规模快速扩大。中国已成为东盟最大的游客来源国。

朱光耀、高燕均表示,李总理此访必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互利经贸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应对挑战,维护区域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