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敌后战旗:《新华日报》华北版

2013年09月22日14:20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抗战期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最大可能地加强随军记者的力量,要“大大地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要通过文艺作品、报告文学、新闻通讯、摄影、绘画等,把我们真实的战斗生活反映到国际上去,流传到华侨中去,传播到大后方去”。

“《新华日报》华北版正是应抗战而生的一份报纸,是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也是党在敌后区域创办的第一张铅印的大型日报,被誉为华北敌后战旗。”9月11日,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委党史办原副主任邢晓寿告诉记者,1939年元旦,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号诞生,邓小平任党报委员会委员。

这份大型机关报设在太行山脉的深处。11日下午,本报特派采访组来到左权县麻田镇山庄村。沿途,即将成熟的核桃、梨子挂满枝头,极具山西民居风格的民宅随处可见。刚进入山庄村口,便传来一阵欢快的乐声。在一栋新修的民房前,村民们忙着贴红喜字、挂红灯笼、做大扫除。“村民赵鹏飞明天就要结婚了。”一位村民说。

再往上行50米,一座破旧的房屋与周围的新民房形成鲜明对比。门楼上生满了石锈,村民曾经贴上的对联已经脱落,隐约可见横批“喜迎新春”。这就是当年报社办公的地方。“房屋下有地道,鬼子来扫荡时,记者们就躲到地道内。”村民常三喜是这间房屋现在的主人。

现年66岁的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管理员张树琪介绍说,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华北《新华日报》社随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奔赴前线。邓小平经常安排进行战地新闻采访,在火线上编辑、审稿、刻印、发行,以最快的速度把战斗消息传播出去,为鼓舞部队士气,宣传百团大战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报社因为安全问题,先后辗转于山西沁县、辽县等地,但报纸的出版从未间断。”在麻田八路军总部纪

念馆,陈列着《新华日报》华北版报样、印刷机等实物。讲解员介绍说,“小平非常关心报社的同志,时常叮嘱他们注意安全,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扫荡太行,重重包围报社,报社同志英勇阻击,社长兼总编辑何云等人在敌人搜山之际,突围到辽县(今左权县)东南大小羊角村附近,被敌人的子弹打中牺牲。“此次扫荡中,牺牲、被俘、失踪共计47人,其中牺牲烈士最小的年仅13岁,书写了党的新闻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在遭遇大批骨干同志牺牲的大背景下,党中央继续加大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新华日报》华北版继续出刊。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空前残酷的时候,1942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为刘伯承50岁诞辰举行庆祝活动,12月16日,邓小平在《新华日报》华北版等媒体发表了祝词。

1943年10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全面主持晋冀鲁豫边区的党政工作,该地区的报刊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比较重要的报纸有《新华日报》华北版(及太南版、太行版、太岳版等)、《晋冀豫日报》、《冀鲁豫日报》、《中国人报》、《战场周报》等,而各机关、团体、专区、县发行的小型报纸种类就更多,总计约有四五十种。刊物方面,数量也有三四十种之多。

(责编:石国庆、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