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辽阳镇西河头村,因曾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所在地而声名远扬。129师抗战时期雄踞太行,刘邓大军解放战争时期横扫中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西河头村,这个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小村落,邓小平、刘伯承13年合作从这里开始。”从事党史研究30多年的左权县委党史办原副主任邢晓寿说。
抗战初期,八路军东渡黄河来到山西,在无数的村落里,西河头村为什么能成为129师司令部?带着这样的疑问,9月10日,记者随邢晓寿探访了129师司令部旧址。
从左权县城向西出发,不到三公里路,就来到清漳河上游的西河头村。129师司令部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四合院,院内共12间房。75岁的常兔林是现在院内唯一的住户,他家是在1947年土改时分房所得。
据邢晓寿介绍,当时129师司令部选中西河头村,因为此处不仅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还是一个驻兵练兵之所。上世纪30年代,在与西河头村隔河相望的东岸,有一营盘,原为阎锡山所建,可驻兵上千人。刘伯承将司令部设在西河头村后,几次想将营盘作为129师驻军之处,但阎锡山均未同意。1937年11月,日军占领太原后,阎锡山在营盘的部队撤走,129师遂驻军此地。
1938年1月,邓小平任129师政委。1月18日,他来到西河头村,当日因刘伯承赴洛阳开会,两人未曾谋面。1月27日,刘伯承回到西河头村,与邓小平见面。从此,刘邓二人开始了长达13年的合作。
从西河头村到整个晋冀鲁豫,从129师到刘邓大军,部队为什么会发展壮大?邢晓寿认为,不单是从军事上执行了党中央的抗日游击战争策略,邓小平还从思想政治及组织上培养了许多优秀指挥员和地方党组织干部。“各种文献上的记载自不必说,就以刘邓组织的129师抗日游击战争训练班为例。”邢晓寿说,当时训练班分为30天、45天、90天三种班次,一般受训学员为部队正排级以上、地方区级以上干部,这些学员培训完之后不是让他回原地带兵,而是让他们带领一支几百人的小部队开辟新的根据地,队伍壮大到何种程度,自己就当何种级别的干部。“邓小平等部队首长非常重视训练班,经常给学员讲课。”邢晓寿说。
邓小平对新的根据地建设非常重视,曾多次亲临抗日根据地检查指导工作,如1938年6月视察冀西军分区,7月视察冀南根据地。各个根据地也在邓小平等129师首长的关心帮助下发展壮大,如秦基伟、赖际发带领的129师教导团5连,在晋东和顺扩编为129师独立支队,汪乃贵率领769团7连进入太行山腹地成立129师太行支队……
从红军改编初期的1万余人,到抗战胜利时的30万雄狮劲旅。西河头村,就是刘邓合作的历史见证者。
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