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并指明了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实现路径。他在视察广东时提出“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是“中国梦”在广东的具体实践。作为伟人故里的中山,只有结合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的总要求,在重振广东“四小虎”雄风的同时,保护与弘扬好中山特有的山水美、自然美、人文美、文化美、和谐美,实现又“和”又“美”,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三个适宜”幸福和美家园,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中山将扎实推进“三重两大一保障”、“一稳六进六有为”等重点工作,努力建设经济发达城市中生态环境最好、社会最稳定和谐、市民幸福指数最高、老百姓得益最多的城市。早日将中山建成珠江口湾区最美的宜居城市,力争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两个翻番”,尽快跻身广东发展第二梯队,为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作出应有的贡献。
坚持“五位一体”的均衡发展道路
走中国道路,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回顾过去,中山最大的优势和亮点是探索走出了一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高度吻合的,具有珠江口西岸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据权威机构评价,中山已成为在经济发达的地方环境最优美、宜居,在环境优美、宜居的地方经济又比较发达,在开放的城市中较为和谐,在和谐的城市中又保持创新精神的城市。
今后,我们将在推进“三个一百”的基础上,部署实施“新三百”计划,培育更多的百亿级企业和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航空母舰”,组建“联合舰队”。坚持“扶大”与“育小”并重。坚持以“一主双核两副多节点”为统领,着力完善功能定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布局,构建以中心城区、翠亨新区为“双核”的主城区,小榄、三乡为北部和南部“副中心”,多个特色专业镇为节点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以四倍于“十一五”的力度推动“十二五”总投资300多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近年来七成以上财政收入投入民生领域、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6∶1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进十件民生实事。制定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构建“橄榄型”社会。将做好一河两岸和道路节点的绿化美化工作。投入60亿元推进中心城区岐江河段和300多条镇区河涌雨污分流,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以全省唯一连续三次获得全国“长安杯”的城市作为新起点,实施全民治安工程,扎实推进平安镇区、平安村居、平安家庭等平安创建活动。
凝聚最广泛的思想共识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率先发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其天下为公的济世情怀,敢为人先的远见卓识,九死不悔的坚强意志,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是中国精神之精粹。中山将继承和弘扬中山精神,坚持“以德立市、以文强市、依法治市”的治市三维,大力推动文化名城向文化强市迈进,建设文化强省的示范市、彰显岭南文化的精品市、推动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先行市。
两年来,全民修身行动深植中山大地并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追求,成为全省全民修身行动试点市,省委宣传部在全省推广中山全民修身行动经验。坚持“文明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不断完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机制,切实把“文明牌”转化为全体市民受益的“民生牌”。以成为依法治省试点市和创建法治广东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开展“法治镇区”、“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行业”等创建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律权威,形成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倡导网络修身,净化网络环境。
汇聚更强大的社会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我们注重把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与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民治安、全民修身、全民植树造林、全民创建文明城市以及慈善万人行等为制度化平台,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群众有序参与渠道,通过“城市论坛”、“网络问政”等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努力实现“党心”与“民心”的同频共振,“官意”与“民意”的有机统一。完善“一个理念、两个突破、三个共享”的社会建设管理模式,率先实施流动人员积分服务管理,进一步拓宽积分制的深度和广度,稳步推进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务向异地务工人员覆盖,不断增进新中山人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实现更广范围的凝心聚力。
在开展整治庸懒散奢专项行动、打通“中层梗阻”、深化作风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将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先行一步谋划部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刹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赢得群众信任,密切干群关系,使共同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