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时代先锋

时代先锋:武警河南省总队安阳市支队二中队 

永不褪色的旗帜

2013年09月18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50多年前,勤劳的安阳人民靠艰苦奋斗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孕育出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驻守在这里的武警河南省总队安阳市支队二中队,始终传承艰苦奋斗精神,用这种精神建队育人,连续19年被评为标兵中队,被武警部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标兵中队党支部”,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

靠艰苦铸理想,用奋斗聚兵心

“二中队,二中队,战士去了是遭罪,干部去了是发配。”这曾是在安阳支队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二中队党支部“一班人”响亮地喊出“一颗红心两只手,艰苦奋斗样样有”的口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带领官兵拉围墙、修营院、种树苗、垒锅台,提着马灯查哨,顶着烈日种菜,盖着雨衣睡觉,硬是白手起家,站稳了脚跟。

荒滩苗木,环境愈苦,扎根越深。2006年,从指挥学院毕业的温新峰又回到支队。在领导征求意见时,他主动提出再回二中队当排长。领导劝他:“以你的综合素质,去机动中队更能发挥特长,进步也能快些。”温新峰却另有想法:“二中队是我成长的地方,我更希望重回那里,继续淬炼打磨自己。”

回到二中队的温新峰积极工作,奋发有为,在党支部带领下,中队不但继续保持着先进势头,更在军事训练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一年后,温新峰被调支队机关,成为一名优秀参谋。

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在温新峰踏实努力、认真工作时,他又面临了军旅生涯的第二次重大选择。总队领导看中了他的能力,想把他调入总队机关,而支队却有意让他回老中队担任中队长。选题最终还是交到了温新峰手里。他没有一丝犹豫:“上次选择回去是重新回炉,这次我还要选择回去,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艰苦奋斗的精神继续传承。”

虽然地处偏僻、环境封闭,但中队组建以来从没有一名干部闹转业,先后有6名战士在家长托人已经办好调动手续后,又说服父母坚决留了下来。10年来,中队退伍老兵291名,183人给中队写过信,120人带着妻儿来中队寻过“根”,还有6人在结婚前带着新娘赶到中队拍摄结婚纪念照,把最幸福的时刻定格在最眷恋的地方。

靠艰苦锤意志,用奋斗强素质

二中队驻地是革命老区,在抗战时期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被誉为“红色沙区”。二中队从组建起,官兵们就深深植根于这片充满艰苦奋斗气息的土地。

记者看到,中队荣誉室里记载着很多令人羡慕的辉煌;100多块“金牌”见证着很多令人骄傲的奇迹,但支部“一班人”却并不为“鲜花”迷眼:争第一、扛红旗、当先进不是目的,心系“打胜仗”,把红旗插上执行任务的“制高点”才是他们瞄准的“准星”。

二班班长郑铁旦新兵下队没多久就被选调参加支队骨干集训。素质过硬的他在摸底考核中门门全优,可就是五公里越野败给了机动中队的几名老士官。“虽然跑了19分钟拿到了优秀成绩,可看着那几个落了我整整一圈的老兵,心里就是不服气。”不服输就要有硬功。几个月的时间,铁旦铆足了劲玩命苦练。结业考核时,铁旦力压“卫冕冠军”,拔得头筹,满头大汗的他乐个没完,心里“比得了军功章还得劲”。

有对手,就战胜他;没有对手,就和自己叫板。一次总队特战队员选拔考核,中队两名参考战士以微弱之差无缘特战队。回来后,俩人劲头更足。“没能参加特战集训,我们就按他们的标准自己练!”他们从驻地修理厂借来废旧轮胎,又从木器厂借来一段5米长的圆木,按照特战队员训练大纲标准练体能,延续自己的“勇士”之梦。

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