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街边书摊由1个增加到11个,虽然无人照看,书却越来越多

一位维族老师的免费书摊

记者 戴岚 梁昌杰

2013年09月17日0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伊再提·热合曼。
  资料照片

图为伊再提在乌鲁木齐天山区团结路办起的第一个免费书摊。
  本报记者 梁昌杰摄

核心阅读

走在新疆乌鲁木齐街头,你或许会遇着几个布置简单、无人照看的免费书摊。路过的行人小憩于此,在掀动的书页里拾得片刻宁静。这个温馨的创想,源于一位维吾尔族教师的初心。经受病痛折磨的伊再提·热合曼,难舍对阅读的眷恋,希望用书香挽留行人的匆匆步履,给这个城市增加一份别样的美丽。她的坚持,让许多素昧平生的人慷慨相助,于是,书多了,书摊也多了。

一张圆桌,两条长椅,几十本维汉双语的图书、杂志,这是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团结路人行道旁的一个免费书摊。

今年4月以来,这个简单却温馨的“露天阅览室”,为路过的行人们带来了一份难得的宁静和书香。

书摊上的书没有人照看。书摊的主人每天只是早上来摆好书,下午来收走书。

一个小小的奇迹发生了。快半年了,书摊上的书不仅一本没少,还多出了很多,“露天阅览室”也从最初的1个变成11个。

缘 起

“阅读给了我战胜病魔的勇气,要将这种力量传递下去”

“请放慢脚步,翻一翻这里的书,阅读会让生命更有宽度和长度。”书摊的主人伊再提·热合曼在留言簿写下这样一句话,她是乌鲁木齐市第十九小学的一名维吾尔族教师。 

消瘦却不失精气神,言语间总带着笑容,这是45岁的伊再提给人的第一印象。右肩处留着的输液导管,提醒人们她还是个重症病人。十年前她因患尿毒症换了肾,三年前身体出现严重排异反应,现在每周需要做三次透析。

伊再提酷爱读书。有一次,为了买下一套4800多元的新疆民俗丛书,她用了5个月的时间“按揭”。“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开个免费书屋。”

1998年,伊再提曾在老家吐鲁番开过一个小小的书屋。她用自己的工资租了一间店面改造成免费书屋,把自家的藏书都搬了过来,每周五下午从乌鲁木齐乘车到吐鲁番打理书屋,周日返回。可3个月后,因为营业执照办不下来,书屋只好关闭了。 

伊再提的梦想并未因此止步,在她的眼中,疾病带来的不仅是旷日持久的痛苦,还有圆梦的大好机会。“除了治疗,其他的时间我其实挺自由的,还能读书。”伊再提说,“读书胜于我的生命,是阅读给了我战胜病魔的勇气,我一定要将这种力量传递下去。”  

今年初,她偶然得知有些地方在马路上设置免费书摊,供路人阅读。“没钱开免费书屋,那就开个免费书摊。”她决定,与其找一个固定场所,还不如就在公交站旁办一个简单的免费读书角,供人休息读书。

她在家门口的团结路上找了一块不太影响人们行走的地方,拿出自家的圆桌、鲜花以及36本书籍,布置起了免费书摊。  

“你的身体这么弱,开书摊太辛苦!有些书丢了就再也买不到了!”丈夫起初并不同意伊再提的想法。丈夫是临时工,在银行当司机,两个儿子在上高中,一个收养的儿子正在上小学,自己每月还要花1500元治病,伊再提家里的经济状况很紧张。

“你看路人多么繁忙,如果有一本好书能够留下他们的脚步、走进他们的心里,那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儿。”在伊再提的坚持下,家人最终同意了,但也提出了条件:尝试一个星期,如果书丢了,就把摊子撤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一本书都没丢,却多出了好几本。

络绎不绝的读者、捐赠图书的好心人……这一切都令伊再提和家人备受感动。

下一页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