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
2013年09月17日08: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服务业贸易化程度提高
传统服务业因其业务和人员流动受地域约束,贸易化程度较低,与实体工业生产之间的互动性较弱。本轮服务业的兴起以知识创新为基础,可贸易性飙升
金融危机引起世界对于传统制造业和虚拟经济平衡关系的反思,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资源的配置并没有向物质生产回归。人们看到了相反的画面:在商品贸易全球化扩张进程遇挫后,服务贸易全球化进程却逆势兴盛起来。尽管作为世界经济龙头的美国提出振兴传统制造产业,以及出口五年翻番的经济再平衡战略,但目前看来这一目标更多只是服务于国内政治需要的口号。
事实上,金融危机为发达国家经济转型提供了有效动力,以物质生产为主的实体经济在其支柱产业中的分量进一步收缩,经济结构向更高端的服务业升级。有学者预测,西方发达国家的商品贸易在新经济格局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而服务贸易的比重到2020年至少将扩展一倍。
本轮服务业的兴起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与传统服务贸易拓展有着本质区别。传统服务业因其业务和人员流动受地域约束,贸易化程度较低,与实体工业生产之间的互动性较弱。由于互联网、传媒等知识技术创新,服务业的可贸易性飙升。这其中不乏一些创意和概念,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代表人类未来生活发展方向,可能令世界运转变得超出人们想象。比如互联网金融、4G概念的产生,具有渗透性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的习惯。而可穿戴设备,像即将推出的谷歌眼镜、苹果手表这类智能制造产品,也正是根据人们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而量身定制的创新理念。有人感叹说,后金融危机时代是一个满足广大“草根”们服务消费需求和审美情趣的时代。新服务业正是在潜移默化地制造、引导和迎合大众消费潮流。
我们看到,新服务业正在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振兴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中国等一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在本轮危机中有可能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实现与发达国家的同向、同步调整,部分传统实体制造业继续转向产业链条更为低端的发展中国家。
新兴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深刻改变实体产业与服务业的传统关系。美欧发达国家正在试图建立一个基于高端服务业的新贸易和工业体系。这一体系通过互联网、医疗、金融、传媒、软件开发、语音应用、网络信息安全等服务业,拉动页岩气、新能源、环保、智能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为配合新工业体系的运转,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通过TPP和TTIP等平台,构建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打压传统制造业获利空间的国际规则,其中包括更为严苛的技术、知识产权、环境和劳工标准。新工业体系和国际规则的相应变化,可能将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产业革命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制造模式。发达国家的如意算盘是,通过新兴服务业创造知识经济等无形产品引导人们的喜好,用各种创意概念控制世界“再工业化”进程,继续主导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秩序。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