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6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社工为福利院的老人们开展小组活动。 |
本版2月27日曾报道《深圳社工为什么留不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深圳市相关部门对此也高度重视。日前,深圳市将专业社工纳入人才安居工程范围,同时正在紧锣密鼓地修订社工扶持政策。
社工可享房补
每月最高2000元
深圳市升阳升社会工作服务社社工李颖欣,近日在网上递交了安居房补贴的申请。如果通过后续审核,她很快就能得到每月200元的住房补贴。
“社工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欢呼雀跃。200元不多,却是好的开始。”李颖欣激动地说,这意味着以后社工也有机会纳入到廉租房、安居房的申请。“住房问题能解决,留在这里工作的想法才会更坚定。”
李颖欣的新“福利”得益于日前深圳市正式将专业社工纳入人才安居工程范围。专业社工经过资格认证后,可申请人才安居房补贴。经认定的学士学位社工可获200元/月的安居房补贴,硕士学位的可获补贴500元/月,获得正高职称者最高可获补贴2000元/月。
人才安居工程不是一般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它针对的是各类重点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之前主要面对重点企事业单位,这次扩大,把社会组织也纳入了进来,社工们也就能享受到“人才”待遇。
“将社工纳入人才安居范围,很不容易。”深圳阳光家庭服务中心总干事孙亚华深有感触,“这个政策的推动已有两三年的时间。能够最终实行与近年来深圳社工队伍发展壮大、作用日益显现密不可分。”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李廷忠表示,“将社工纳入人才安居工程范围,在全国尚属领先。就是希望为社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让他们安心工作。”
李廷忠介绍,今后,社工还可以与其他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一样,根据规定进行廉租房、安居房的申请、轮候。
扶持政策升级
1+7迈向1+N
小李2008年毕业后来到深圳一家机构做社工。两年前,她离开深圳去了广州。她认为,广州不少社工机构拥有高校背景,“学术的氛围和感觉更吸引人,能学到东西”。
除了精神食粮,还要有物质食粮。孙亚华举例说,深圳很多社工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社工本身也没有深圳户口,待遇上每个月拿到手也就4000多,还不及服务对象有保障。
“我们现在主要靠感情留人。”孙亚华说,作为公共服务的直接推动者与执行者,“物质上应当保障社工能安心做事,文化上也要增强其认可。这样才能让他们留下来。”
200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和7个附件,涉及职业水平评价、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简称“1+7”文件)。6年来,该文件为深圳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制度框架,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深圳社工流失率逐年增长。
深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坦承,社工职业晋升机制不完善、薪酬福利不具竞争力、社工专业化程度不高、政府监管和保障机制不足等,都亟待解决。
目前,在优化提升“1+7”文件的基础上,新的社工扶持文件正在制订,将于明年出台。
新文件重点聚焦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社工人才的职称评定、薪酬待遇、晋升制度、注册登记、专业培训教育、社工与义工联动等。新文件是对“1+7”文件的继承和发展,在7个附件的基础上增加与细化,被称为“1+N”文件。
“1+N”文件制定过程采用问卷调查等多种调研方式,尤其注重听取社工意见。首轮问卷调查回收社工问卷1689份,超过60%的社工参与了本次问卷调查。
“对于新的扶持政策,很期待。”在社工小韩看来,“工资福利有保障、有上升的空间、能提高,就会做得更好。”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