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时隔20余年,我国人体基础数据调查再次启动

热点解读:中国人将有新“版型”

2013年09月09日08: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蔡华伟绘

核心阅读

裤长多少最好卖?地铁扶手如何设计最安全?药品标识字体多大最方便?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有赖于对人体基础数据的准确测定。

近日,记者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获悉,新一轮“中国成年人工效学基础参数调查”正式启动。这是继1986年之后,我国再次对人体基础数据启动调查,预计历时5年完成。

时隔20余年,为什么要再次测量人体尺寸?这些数据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有关专家。 

以往数据难以反映国人体型

调查将包括200多项参数,预计5年完成

据了解,目前我国产品设计师的基本依据,大多还是1986年我国第一次成年人工效学基础参数调查的数据。为了对这些数据进行摸底更新,2009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北京等四大城市进行了一次《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抽样测量试点调查》。 

“2009年我们采集了3000份中国成年人三维人体尺寸,发现中国人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明显变胖,以往的数据已经不能反映中国人如今的体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欣告诉记者,2009年采集的数据显示,成年男子身高增加2厘米、腰围增加5厘米,胸腰差缩小。

张欣介绍,虽然2009年通过小样本抽样和数学推演进行了一定修正,但还是不够精确。

新一轮“中国成年人工效学基础参数调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启动的。调查将抽样采集和测量人体形状、人体力学以及视觉、听觉、指端触觉等200多项参数,预计2018年5月31日完成。

“这些数据,会告诉产品设计者中国人某项指标分布特点,特别是一些不可调的产品,将告诉设计师什么尺寸适合最多的中国人。”张欣说,“比如,企业知道成年男子的腰围增加了,皮带打眼的位置就会变化,消费者买到合适皮带的几率就会增加。”

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