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述思
中央发动的反腐大戏精彩继续。
国资委主任蒋洁敏的落马在中国经济界无疑于一场烈度巨大的地震。此时距他入主国资委不过半年光景。
此前他担任中国央企巨人中石油主要领导逾6年之久。
据媒体披露,蒋洁敏的问题发端于离任审计。他自2006年11月接任中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依惯例,相关离任审计的时间是2006年~2013年,但该消息人士透露,对于蒋的离任审计时间延长至10年。
现在任何一个高级领导出事,倒下的往往是一片官员。
8月26日和27日,中石油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中国石油的四位副总级高管被宣布调查,分别是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集团副总经理兼昆仑能源董事长李华林、中国石油副总裁兼长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冉新权、中国石油总地质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王道富。
这些被调查的高管,要么直接有胜利石油的工作经历,要么与其他人有着相互交叉扶持的经历。
而蒋洁敏迄今41年的中国石油产业系统内工作经历,其中22年都在胜利油田,从17岁做技术员开始,直至1994年从胜利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常委职位调离。
有观察家直言,蒋洁敏的“落马”,被视作“胜利石油系”彻底倾覆。
蒋洁敏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表面相当低调,业务能力出众,在中石油内部被不少干部誉为有魄力、有才干的领导。采访过他的记者描述,常能见到他或对着规划图、或拿着图纸对公司的各种规划项目、油田分布、面积储量等侃侃而谈;各种数据和名称信手拈来。
但他的另一面却是独断专行、妄自尊大,充满政治野心,其主导的改革——完全没有公司治理制度的中石油的股份改革和海外IPO上市,为此进行的重组和裁员得罪了很多人。而中石油A股与海外H股反差巨大的表现,也成为国内股民心中永远的痛。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他在担任国资委主任半年时间内,对其举报信充斥着该部门的信箱。
近些年即使国企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体而言,至少在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上尚未走向法治化、市场化轨道,个别企业负责人比官员还要位高权重,对外享受着市场红利,对内沐浴着政策的春风,在缺乏有效社会监督的情况下,对其监管往往在体制内运行,其约束性和效力都是令人忧虑的。
尤其是在干部任用过程中,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意志往往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缺乏民主程序的前提下,职代会形同虚设,任人唯亲便缺乏有效制度约束,于是蒋洁敏身边便密布了唯其马首是瞻的哥们,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利益链条,并可以随时组成口径一致的攻守同盟,给上级主管部门实施有效管理造成了巨大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胜利帮”才得以顺利组建,并逐步壮大,且随着“帮主”在仕途的一路高升鸡犬升天,终对国家、公众的利益造成严重戕害,并对政府、央企的公信力造成双重重创,如此悲剧,除了蒋洁敏个人性格、用人随意性主观性问题之外,更深层的症结在于:谁提供了“胜利帮”成长壮大的沃土?内部的监督和外部的监管怎样一起失灵?在股民的利益严重受损、中石油的改革引起职工强烈反对、不断飙升的油价引起社会民怨升腾之际,为何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引起警觉并采取防范措施?
所幸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来,将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到崭新的高度,习总书记明确要苍蝇、老虎一起打,号召将权力装到制度的笼子里,蒋洁敏和他的“胜利帮”才现出原形,灰飞烟灭,值得庆幸。
不过,这次反腐胜利留下的央企改革命题却更值得决策者高度关注,并积极推进。
在管理体制不受法治制约、内外监督机制缺失、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无法有效制衡的情况下,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往往成为一些部门难以摆脱的魔咒。后来独立王国一般的铁道部被分拆,目前正在向着法治化、市场化的轨道前进。
如此前车之鉴,是中石油乃至全部央企未来推动改革的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