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南方日报:“百度一下” 不如脚踏实地读书

潮 白

2013年09月04日14:53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百度一下” 不如脚踏实地读书

昨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有记者在洛阳市的一所高校随机采访了20名大学生,问他们知不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面对这个算是非常简单、且国人应当作为常识的问题,大部分同学却表示不知道。有同学表示“中学历史太久远,已经忘记了”,还有6名同学回答了“8·15”日本宣布投降的那个日子。以愚意度之,这个问题扩展到其他城市、其他高校、其他人群,答案也未必能乐观。

早就有人估算过,横店“抗日根据地”打死的鬼子可以环绕地球若干圈了。荧屏上,手撕鬼子、裸体敬军礼、手榴弹炸飞机……热闹非常,目不暇接,但是这些粗制滥造的货色究竟传递了什么“正能量”呢?现实中,我们的一些高校学子——高考考场上的胜出者,却连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个值得中华民族骄傲自豪的日子都不知道,这种子孙用“不肖”名之并不为过。当然,你可以说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但是,间接的呢?

对这则新闻,我觉得还应当关注一点,那就是有同学向记者建议:“你可以百度一下。”的确,“百度一下”可能会得到答案,但是不可以成为获取知识的主要依赖,而现在正有成为依赖的趋势,一些“聪明人”以为找到了所谓捷径。套用一句俗话说吧,“百度一下”是柄双刃剑,它既可以为检索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可以是一个陷坑。便利的一面人人都有体会,想当初,为了以备日后查阅,多少人养成了剪报的习惯并且因为累积得太多而“成灾”?现在多好,输入关键词就行了。那么,“陷坑说”又从何说起?由此想到的是前几天满城热议的宋朝即有城管且有500名的问题。

我首先“百度一下”,了解到网上有若干篇在此前即谈论宋朝城管的文章,集中提到《宋史·职官志》有“街道司,掌辖治道路人兵”的字样,据此认为宋朝的城管大队就叫“街道司”。500名的出处在哪里我没找到,然读书所见,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十二月,“置街道司指挥兵士,以五百人为定额”,应该是这句了。两相叠加,可不能得出前面的结论?然而,倘若不只满足于“百度一下”,看看原著,就会发现《宋史》中的那句话始作俑者并未引全,足本是:“街道司,掌辖治道路人兵,若车驾行幸,则前期修治,有积水则疏导之。”这意思不难理解,皇帝要动弹了,街道司要先做好道路方面的准备工作。专为皇帝出行服务的建制,与城管不是南辕北辙吗?我又“百度一下”,发现不少相关评论都在煞有介事地引用《宋史·职官志》如何说,实际上他们显然都没有读过那册书,而只是“百度一下”而已。

顺便说一句,本人无意否定宋朝有城管,只是说现有的证据并不充分。并且,即便宋朝有城管,大概与流动小贩也很少产生交集。《水浒传》里,武大郎武松两兄弟偶遇于阳谷县的县衙前,哥哥正是在那里卖炊饼。武家本在与阳谷相邻的清河,武大娶了潘金莲,在清河县住不下去了,便“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这是一个标准的流动小贩。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中,京城街道两旁的空地上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贩,看上去不乏占道经营的意味。《东京梦华录》里有“鬼市子”即天光墟。诸如此类,均不见城管驱之逐之的踪影。倒是拆违建的记载不少,但也不是由城管来出面。打住,本文不是要探讨宋朝究竟有没有城管的问题。

但这一例证,足以揭示了“百度一下”的陷坑所在:始作俑者一旦开了黄腔,后面“借用”的便纷纷跌倒。电脑的检索功能再强大,也替代不了脚踏实地的读书。你相信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